湖北十堰市发布9月水质情况通报,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名列榜首

来源:     作者:百灵环保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0-29    

“8月排第四,这次冲到第一,再加把劲,争取年底考核名列前茅!”近日,湖北省十堰市发布9月县域及乡镇跨界水质情况通报,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名列榜首,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武当山分局局长姚万军感慨地说。

自今年6月开始,十堰推行水环境质量“月考”,按月排名,对水质不合格县市区通报批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蓝劲松表示,“月考”强化了流域治理理念,有效传导保水护水压力,锤炼“中国好水”,更好地保障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全省率先实施“四级联考”

十堰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北方的“大水井”。

自2012年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送水近52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8500多万人。作为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二类及以上,入选首批“中国好水”。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水质好坏,关键在治理。

十堰境内大小河流2489条,直接入库的汉江一级支流有堵河、金钱河、东河、天河、曲远河、神定河、淘谷河、泗河、剑河、官山河、浪河等11条。水环境保护压力大、责任重。

今年3月,十堰以堵河流域为试点,开展跨界水环境质量考核,将堵河以县域分区段,通过分析对比县域边界出入境断面水质变化情况,进一步厘清属地政府责任,取得积极成效。

6月,十堰将试点经验扩大,全面实施县域跨界水质考核,涵盖10个县(市、区),考核指标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3个,全市有28个断面纳入其中。

6月底,十堰各县(市、区)相继启动跨乡镇水质断面评价考核,全市119个乡镇均设置一个考核断面,各个断面水质变化情况作为对各乡镇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至此,十堰在省内率先完成涵盖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的水环境质量联考体系。其中,县域及乡镇跨界水质情况考核完全由十堰市实施,按月排名,层层传导压力。

“排名只是手段,根本目的还是预警。通过情况通报,督导各县市区及乡镇对水质出现波动的断面及时开展排查、诊断和治理,确保水质稳定。”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水科科长龚鹏飞说。

投资两亿元护水,换来一个“探花郎”

8月和9月,十堰经开区连续两次名列第三。

“这个‘探花郎’,来得不容易。”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局长冉学军介绍,辖区内方块村断面让他们很头疼,“雨污没有分流,污水处理能力不够。方块村断面的水质过去劣V类,近年来保持在III类。”

以水环境质量“月考”为契机,十堰经开区先后投入2亿元,完成污水管网建设约151公里,基本实现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消除6条黑臭水体,对茅塔河经开区段3公里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逐渐恢复水体自净功能等。

十堰经开区还严格落实辖区18条支沟日常管理实施管委会—区直部门—街办—村(社区)“四级领导包保制”,区河长办统筹河道、支沟巡查责任到人,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为水质持续稳定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9月考核中,方块村考核断面水质目标为III类,实际考核水质类别达到了II类。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竹溪县水坪镇阎坝桥断面。

7月,该断面水质连续数日仅为劣V类。竹溪县聘请有关专家,先后3次召开现场会,提出整改意见。随后,该县累计完成管网排查整改107公里,查出污水溢流问题8个,全部完成整治;排查规模养殖场35个,确保畜禽养殖粪便得到规范处理;清运治理库存垃圾与卫生死角,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9月中旬以来,阎坝桥断面水质趋于稳定,达到地表III类标准。

9月的考核结果显示,28个县域跨界断面全部达到考核目标;119个乡镇跨界断面中,116个断面达到考核目标,月度达标率97.5%,其中水质达到Ⅰ至Ⅲ类的有116个,占比97.5%。

三个区联手护河

水质“月考”以县市区为单位,并非让大家各自为战。

“我们强调系统性流域治理。对于出现问题的断面,分析上下游情况,协调县市区团队出击。”蓝劲松说。

今年6月,神定河河口断面水质虽然达标,但较上游有所下降。蓝劲松介绍,神定河流经十堰城区,是2011年水质不达标的十堰“五河”之一,去年才将水质提升到地表Ⅳ类,“神定河水质是个老大难问题,必须齐抓共管!”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列出问题清单,神定河沿线3个区迅速行动——

郧阳区组建由环保、水利、住建及有关乡镇组成的调查专班,深入支沟排查,发现一处管网破损。该区将破损管网修复,并在涵洞口处修建沉淀池,将部分无法收集的污水统一收集后,再接入污水管网。

张湾区紧盯神定河八亩地断面水质,不断强化辖区内新建的龙洞沟污水处理厂运营效益。

茅箭区加快推进柳林沟内涝治理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实施雨水及排洪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等项目,解决柳林沟雨污混流等问题。

9月水质“月考”结果显示:神定河河口断面水质明显好转。

蓝劲松介绍,十堰市生态环境局要求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建立信息共享和会商预警机制,强化污染强度分析,做好隐患排查,提高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

十堰市还计划在明年将县域及乡镇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纳入流域生态补偿,构建上下游“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新治理格局,形成全市保水护水“一盘棋”。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通讯员叶相成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