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自己的“阵地”是许多奋战在环境执法一线人员的切身感受

来源:     作者:汪金宁 张健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28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前往异地,踏上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环境质量执法保障暨实战比武竞赛”专项执法行动的征程。在异地的他们,日均十万步,与违法行为斗争,为蓝天白云而战,用对职业的忠诚,践行生态环保铁军精神。

在一线,闯执法最“难”的关

踏进厂房,刺鼻的味道直冲脑门。这是某市一家集中喷涂中心,诺大的厂房里聚集着8家喷涂企业。刚刚熬过高温天,工人们正在马不停蹄的赶工。

活性炭装置摆在哪里?废弃物堆放在哪里......绕厂房一圈,从退伍军人转做执法工作十年有余的李刚,已经把现场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把我升上去!”垫上一块木板,让原本运载货物的叉车一下可以装运两个成年人,这是李刚自制的叉车安全升降平台,他需要登上七米高的台子检查放置高处的活性炭装置。“我们这都按时更换的。”在此之前,因没有扶梯、没有绳索,企业的工作人员不断劝说放弃检查。

但对李刚来说,执行原则没得商量。在详细检查了该企业的活性炭之后,发现其破损严重,对污染的吸附几乎不起作用。“活性炭不按时换,就没有吸附作用,这也是对自己不负责。”在企业人员承诺将立即更换后,李刚说:“把我们升上去,让污染降下来,这就没白干。”

沿线排查每一个角落,绕着厂房一圈又一圈,一转身的功夫又“窜”上十多米的高台,这是执法队伍的日常操作。“我们需要实地查看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粉尘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以及移动源污染排放等情况。”占地面积一千平米以上的厂房,一天至少要跑上8家,李刚每天的行程图都是一个大圈绕了又绕,这个11人组成的执法小队分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日均十万步早已达标。

在一线,“90后”的谭明文把头探进活性炭的装置里,“灰头土脸”只为检查清楚合格与否;在一线,饿了一天还蹲在监控室内的厉治,正在不停地尝试常用的初始密码,在完全锁定证据前,他不会离开;在一线,突发的变化和困难是常态,但生态环保人的坚守不变、信念不改。

面对面,办群众最“盼”的事

“感谢你们!”深夜,柳伟被围在群众中间,自发的掌声让这个70后的“老兵”有些措手不及,他不断地重复着:“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9月13日深夜,在接到群众投诉举报某企业噪声扰民、粉尘污染以及废水排放造成蔬菜绝收、鱼塘死鱼等问题后,南京组的执法人员立即行动,第一时间开展调查。

“快速查清问题,全面告知群众。”这是作为支队长的柳伟对执法队员们下达的唯一指令,打着手电摸清鱼塘的恶臭源头,用专业仪器查清废水排放来源,南京执法小组全面出动,让污染无处遁形。


面对确凿的数据,企业负责人当即承认污染事实,并立即进行整改。检查结束后,柳伟向群众告知了检查情况,用最快的速度查清问题,用专业的办法解决问题,闻讯而来的群众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群众的掌声,是最高的赞赏,更是最实在的肯定。

“我们也很困难!”站在企业负责人对面,管景标一直耐心地听着。在这家郊区的窗饰厂,污水处理不达标、废气处置不达标、环评手续不达标,管景标不放松对任何一个细节的查验。在梳理问题时,企业负责人打断了管景标,“今年,我们效益不太好,您不能理解一下我们?”在听完企业负责人的质询后,管景标心平气和地带他来到企业污水排放的口子,“这黑水顺着流到河道,污染农田,您知道么?对企业来说,环保是成本,也是保障,有什么比生命健康更重要的。要想长久的发展,环保不可忽视。”

或许是这番言论点醒了企业的负责人,又或许是管景标满是汗水和污渍的脸庞触动了他,经过沟通,企业负责人承诺立即整改,在临走前,管景标告诉企业负责人:“有任何环保相关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我们,我们愿意共同帮助解决。”这样的对话在执法过程中,并不少见,与群众面对面,积极沟通,全力解决是推进环保工作的有效法宝。

守后方,做执法最“稳”的盾

对杨林来说,一辆车就是一间移动的办公室。

放倒后排的坐椅,杨林熟练地摆放上打印机,笔记本,打开车门就可以进行与企业负责人的问询。执法人员在一线查出的结果,到了杨林这里全部变成一条条文字,清晰明了地梳理企业存在的环保问题与不足。

“不能错,而且要快。”作为一线执法人员的“后盾”,这是杨林对自己的要求。


“我开了!这个活性炭装置我一直开!”在问询过程中,杨林最常听到这样的反驳。这时候就需要杨林出具对应的图片及视频证据,在辩驳中核实真相。庞大的工作量和素材量要求他的头脑时刻保持清晰,哪个企业哪个时间段对应哪张证据照片要一清二楚,同行的队员佩服他如电脑一般的记忆力。“做好你们的后盾,不能出差错!”杨林说。

在简单和妻子通话后,盛小兵揉了揉眼睛继续对着电脑屏幕,这是他今晚输入的第200个案子。错综复杂的线索、梳理成完整的条目,对应环保法律法规,上千条密密麻麻的信息碎片,在他的操作下完整又清晰。

“守住大后方,成为整个团队的后盾力量,全力推进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盛小兵是所有执法人员的“大后方”,虽然守在南京,免去了异地奔波的辛劳,但却日日加班加点,把所有执法人员当天的执法结果进行汇总梳理,一条都能落下。

不能停下来,守好自己的“阵地”,是许多奋战在环境执法一线人员的切身感受。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