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环保集团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致力于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用实际行动展现“绿色”担当,书写“治水”文章。目前,碧水保卫战已迈向深水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正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更需要一批批环保工作者们在广度、深度、维度上继续攻坚克难。
涟水县地处淮河下游、淮安东北部,河道纵横交错,河湖星罗棋布,水乡特色浓郁,全县共有6个国省考断面,考核断面数量多,且水质波动频发,面临较大断面水质持续达标压力。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支持单位,针对涟水水质达标提质需求,集结公司水生态环境技术攻坚团队、大数据分析团队、监测分析团队和遥感监测团队,以补齐短板弱项为切入点、以溯清污染源头为着力点、以强化长效监管为落脚点,创新性地采用高光谱仪水质监测仪、浮标站等新方法,建立健全区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控监管体系,并融合色谱质谱非靶向筛查、三维荧光水质指纹等新技术,为绘就涟水碧水美景贡献力量。
对标找差,分析研判找准切入点
公司水生态环境技术攻坚团队对标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目标任务,立足涟水河流水系特点和水质现状,制定了精细化服务保障方案。自水质保障服务开展以来,团队驻守现场,协同大数据分析团队,每日紧盯各站点数据,评估河流水质变化趋势,以水质下降重点断面、重点流域、重点时期为切入点,坚持常态应急两手抓,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联合监测分析团队,对影响断面水质的重点点位加密监测,结合遥感团队对重点污染区域核查结果,初步明确流域内重点污染源类型及贡献情况。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控网络和智慧平台,及时掌握支浜水质污染过程,对关键断面水质预警预报,并利用现场溯源、污染源调查等手段全面精准定位污染来源,防范、化解突发水污染过程,并根据工作成果提出实际性水质保障举措。
精准定位,穷源竟委抓实着力点
为解决水环境精准溯源难题,公司创新性地将色谱质谱非靶向筛查、三维荧光水质指纹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溯源工作中,构建从污染源到水体的污染排放联动响应,弥补传统水质现状监测溯源难的不足,突破事后采样摸排溯源慢的瓶颈,实现污染源的快速精准识别。针对盐河溶解氧异常偏低的难题,公司充分发挥监测技术及数据优势,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现场调查监测、相关性分析、污染物溯源、实验研究、专家研判等手段,迅速锁定重点成因,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着力点。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出排污口888个,形成各类溯源分析报告20余份,形成专题研究报告1篇。
多措并举,监管联动踩紧落脚点
为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推进攻坚行动走深走实,公司联合地方建立了“县长督办+环保执法双监管+专家团队把脉问诊”24h多方协同工作机制,推动重点水环境问题的发现和整改,通过日汇报、月总结、随时响应,“线上+线下”跑出加速度,做到日常监管不松懈、应急防控更及时。对于研判、识别出的突出问题和重点污染源,实行清单式动态管理,对于重点疑似污染源,利用高光谱仪水质监测仪进行监测监控,获取水质实时变化情况和排污视频凭证,与水质自动监测站形成监测监控网络,推动形成长效监管合力。随着工作推进,平均每月产生2300余个手工监测数据、18份监测报告,共助力地方防范、化解突发水污染过程10余次,已总结问题清单6份,提出针对性整治建议15条。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确保了涟水县6个国省考断面2022年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保障服务得到主管部门和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水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溯源—规划治理”全链条综合服务模式,实现区域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监管及治理的目标。下一步,监测监控公司将继续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整体系统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环保力量。
原题:科技赋能 共护淮水清涟 |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保障涟水重点断面达标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