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高效助企,解忧除困暖人。”不久前,金华金星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星纸业)给浙江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送来一面锦旗,点赞该局审批窗口的贴心服务和高效工作。
这面锦旗,体现了婺城区生态环境部门助企纾困解难促发展的 “速度”与“温度”。开通环保审批“绿色通道”,建立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今年以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推进实施助力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出台了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精准帮扶,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柔性监管,助企纾困解难
“多亏婺城生态环境局不懈努力,为我们企业及时开工建设抢回了宝贵的时间”“没有你们的帮扶,治污成本很难降下来”……今年特别是婺城区疫情发生后,感谢信、锦旗纷至沓来,点赞婺城生态环境部门助企纾困解难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于婺城区生态环境部门以“柔性监管”思维,提升行政监管服务效能,在这一行业跌打滚爬30余年的浙江铂大工贸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陈志龙很是感慨。
“环评证十几天就拿到了,原先想想怎么也得3到4个月吧。” 陈志龙连连说没想到。
让人想不到的背后是婺城区围绕“柔性监管”,为环保行政许可开辟了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采取“不接触”办理、承诺办理等措施。
“现在我们是‘能减不繁’‘能快不慢’,推动窗口服务提质增效。”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审批科负责人薛振中说。
除了环保行政审批中推行“柔性监管”提速增效,婺城区生态环境部门还将服务寓于执法之中,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指导。
步入浙江铂大工贸公司(以下简称铂大工贸)自动化涂装车间一片繁忙,喷房内机器人正精准高效作业。
“车间变干净了,喷涂机器人来了,喷涂均匀度从原先人工最高达60-70%到现在可实现近100%,还精准控漆;原先因粉尘吸附在轮毂表面的粉尘颗粒物不见了,产品返工率直降5%;人员流动从早前30%左右到现在个个沉下心、扎下根,周围邻居也更和谐了……”一提到工厂“颜值”“价值”双提升,铂大工贸总经理陈志龙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切和婺城区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现场指导是分不开的。
铂大工贸办工室人员汤加对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监察大队工作人员下到企业一线,柔性执法印象深刻:“他们来执法检查,不是揪着问题不放,而是针对发现的问题给出解决的意见建议,针对企业情况提出绿色发展的长远规划,比如标识要清晰、台帐还要进一步规范,生产数据实时更新、线上申报准确及时、要做到清晰可见可追溯,再比如引进RTO废气处理技术等等。”
此外,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还在日常巡查中通过下企业、访专家、协调其他职能部门、联系行业协会等形式送信息、送政策、送法规、送技术到企业、进车间。“一把手”定期带队下企业巡查指导更是一种常态。
“在日常行政和执法工作中推行‘柔性监管’,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解决,主动俯下身,集中力量对企业存在的困难进行精准破解这是我们该做的,也是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局长陈剑铿锵有力地说。
据统计,今年婺城区生态环境部门在各个领域推进“柔性监管”共指导企业70余家,帮助解决超低排放固废处置、排污权跨区转让等各类问题70余个。
常态帮扶,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我们来,就是帮你们解决问题的。”近日,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婺城分局“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工作组又对辖区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了再一次的业务指导。拎着公文包,来到企业,见到浙江虎鹰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虎鹰水泥)负责人,陈剑开门见山地说。
“作为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水泥企业如何迈向智能化、绿色化?如何找寻一条适应新发展阶段、契合新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直都是我们在不断探索实践的问题。”虎鹰水泥相关负责人坦言。
在婺城区生态环境部门的帮助下,虎鹰水泥以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全面实施有组织排放、清洁运输、台账管理、自动监控等一系列举措,将改造贯穿于水泥生产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降尘色,添绿色,绘就了绿色转型新图景。
无独有偶,得益于婺城区生态环境部门的常态化帮扶,一家老牌企业——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圆水泥)通过减污降碳、智能化改造,“老树发新枝”,企业越来越有活力,绿色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从窑头电除尘技改,到新上袋除尘设备,再到投入1900多万的石灰石露天堆场全封闭环保改造项目……在婺城区生态环境部门帮扶引导下,金圆水泥近年来以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的“力度”与“速度”用于科技研发,扎实推进治气、除尘、降噪“绿色工厂”建设。
“正向帮扶激励反向监管倒逼,‘双向’发力促创新。”金圆水泥负责人童有芳认为,生态环境部门帮扶给企业注入了强心剂,让企业在环保方面大胆投入,投入研发的绿色环保工艺不仅极大提升了环保水平,工人对环保也更“上心”了,企业还100%享受到了加计扣除以及所得税政策。据悉,2021年金圆水泥较上年少交环保税20.21万元,降幅达20.21%。
“下一步我们将与企业‘肩并肩’蹚出新路子,提升‘绿色竞争力’,让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陈剑目光坚毅地说, 走深为企之情、走出便企之效、走实利企之事,用好用足已出台的政策工具,创新谋划、分类施策,出真招下真功纾困解难促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