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汪涵前几天被推上了微博热搜。
一位参加录制《天天向上》的嘉宾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汪涵与其在节目中有关“爬宠”和野生动物的言论。据这位嘉宾所曝光的对话内容显示,两人的分歧主要在于动物是否具有感情,爬宠是否属于野生动物。一时间在互联网上激起了关于如何正确看待异宠,异宠能不能养,怎么养的激烈讨论。
一般而言,宠物与人类关系密切,特别是作为传统宠物来饲养的动物更是跟人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变成了家庭中的一员。但除了像猫、狗这类比较常见且经过人类成千上万年驯化的宠物外,近年来饲养、买卖“另类宠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异宠的走红,打破了以猫、狗、观赏鱼类等为主的传统宠物格局,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像爱小猫小狗一样爱异宠可行吗?
很多爱猫人士都会自我调侃是“猫奴”,称自己的宠物为“猫主子”,这类词汇都传递出养猫人士对这类动物的喜爱。人们对宠物的态度是多样化的,但对爱宠人士来说喜爱总是第一位。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宠物人群饲养宠物观念调查中,将宠物视为孩子的养宠人群最多,占55.0%,其次将宠物看成亲人的占27.8%,即近八成用户视宠物为孩子与亲人。只有1.0%的养宠人群将宠物认作功能性动物。
不难看出,宠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了人类的一种情感寄托,承载着丰富的感情内涵。
在宠物人群中,小狗和小猫最受欢迎,但仍有一部分人的宠物比较特别,这类宠物可能是仓鼠、鹦鹉、蛇、蜥蜴,被统称为异宠,这些被人们当做宠物饲养和观赏的野生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兽类等,它们可能来自野外或是野生种源人工繁育的后代,且往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人们对异宠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会与传统宠物有所区别。异宠种类繁多,饲养异宠的原因也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等特征。有人认为相比猫狗,爬宠更安静省心,有人看中了龙猫、蜜袋鼯等给饲养者带来的视觉满足感和心理抚慰感。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是出于猎奇、跟风的心态饲养异宠。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一份报告中曾提到,近半数的异宠初次购买者几乎没有花时间研究自己购买的动物,既不了解宠物的来历,也不清楚它们需要的环境。这样的态度很可能导致宠物一旦没达到饲养者的心理预期,比如“不亲人”“味大”“难养”等被弃养,进而衍生一系列的次生风险。
异宠到底能不能养?
实际上,异宠养殖的历史普遍较短,不像已经被驯化的家养动物那样产生了适应人工饲养的遗传特性。“与一般意义上的猫、狗等伴侣动物不同,异宠并未经过人类成千上万年的驯化,在属性上仍属于野生动物。”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于文轩曾向媒体表示。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即便可以被人工养殖,野生动物依然是野生动物,它们并没有进化和形成适应于人工饲养的遗传特性,这也是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本质区别。家养动物的祖先虽然是野生动物,但是经过人类长期饲养驯化,它们的基因和遗传物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有利于适应人类饲养环境以及与人类近距离接触的遗传变异。”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异域宠物项目经理郭京慧曾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并明确指出,野生动物虽然可以被人类成功养殖,但其天性和习性都决定了它们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
不仅如此,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既会给野生动物带来巨大痛苦,可能威胁其野外种群的生存,还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带来生物入侵等风险。
比如,异宠很可能因为被放生或遗弃造成外来物种入侵,进而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绿鬣蜥和巴西龟均是异宠养殖造成物种入侵的典型案例。巴西龟是最为常见和廉价的龟类宠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它繁殖力高,存活率高,抢夺食物能力强于任何中国本土龟种,它们进入到我国南北方的各种水体,威胁到同类物种的生存,并导致基因污染。
此外,目前异宠的购买渠道主要是线上,全球跨国空运和互联网交易为异宠的贸易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成为推动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也有不少卖家没有相关资质,打着售卖异宠的幌子非法贩卖野生动物。
从法律、市场到消费者,异宠的买卖与养殖各环节密切相关,稍有不慎也将带来严重后果。
野生动物并非宠物,喜爱不能错爱。消费者切不可盲目跟风、随意购买、任性弃养,充分了解、理性决定,才是对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