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河保护区年固碳总量达61152吨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邓佳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0-18    


近年来,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生态系统固碳监测合作,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成果显示,七星河保护区自然湿地的净固碳量为294克碳/㎡。2万公顷湿地的年固碳总量为61152吨。这标志湿地将在推进碳减排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团队在七星河湿地内共设4个监测点,通过野外观测平台和“碳通量观测系统”,监测湿地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及甲烷的净交换量。

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湿地内开展三江平原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定位观测。

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七星河沼泽草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原始沼泽草甸生长状态良好,塔头区最大面积达500公顷。科研监测数据显示,湿地内泥炭土层分布广,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显著。

研究团队以七星河保护区内的自然湿地、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和退耕还湿地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湿地农田化以及退耕还湿过程对生态系统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项目为期4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对湿地内不同区域的土壤进行系统监测评估。旨在通过对湿地与大气间碳交换量的监测,揭示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进而科学评估湿地碳汇的重要作用。

项目在七星河湿地内共设4个监测点,通过野外观测平台和“碳通量观测系统”,监测湿地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及甲烷的净交换量。配备了远程数据监测和下载功能,可以监测方圆250亩以内的碳通量,比人为观测覆盖面大、更具代表性。目前,中国科学院的碳通量观测系统在东北区域内,七星河湿地布点最多,辐射范围最大。项目完成后,将会科学分析出七星河湿地和退耕还湿过程对生态系统固碳、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  

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2011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内湿地总面积2万公顷,有植物259种,动物299种,植被类型以芦苇、小叶章、塔头苔草、蒿柳为主。

保护区内生态优良,是丹顶鹤、白枕鹤、白琵鹭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七星河保护区因具有三江平原沼泽草甸的原始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生态区位重要,保护和科研价值突出。

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湿地集中分布区,也是丹顶鹤等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东亚—西澳大利亚候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

七星河发源于长白山支脉完达山,汇入挠力河,再汇入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河乌苏里江的二级支流,是我国“三江平原”的塑造者,津润着中华粮库——“北大仓”。七星河滋养了200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是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河湿地保留着北大荒最原始、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特征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最新的资源本底调查显示,七星河湿地共有植物34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貉藻,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野大豆、莲等;有野生动物30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4种。七星河保护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鹤类繁殖地,更是我国重要的生物遗传和物种基因库。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黑龙江省12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2万公顷的湿地面积。

七星河被选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名录的“国际重要湿地”。湿地景观特征为“两草一水七分苇”,是东亚-西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上众多候鸟的栖息地、繁殖地和停歇地。七星河保护区305种野生动物中有鸟类229种,其中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为鸟类,即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玉带海雕、青头潜鸭、黑嘴鸥;5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有白琵鹭、鸿雁、白额雁、大天鹅、绿头鸭、鸳鸯等鸟类49种。其中白琵鹭为优势物种,种群数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正是因为七星河,双鸭山市宝清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白琵鹭之乡”。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