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级各类媒体密集报道各行各业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鼓舞。闲遐中,联想到自己,在生态环境这个部门工作也已十年了,先后经历了屈辉庭、马军、石泽龙、毛家及现在的向忠五位局长,也经历了从环境保护局到生态环境局这个部门名称的变化。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记得刚到这个部门时,只有一个熟人,那就是沈扬,当年湘西州的高考状元,湖南大学高材生,是局里总工程师,负责业务技术把关的。对于这个部门,我是个外行什么都不懂,于是,渐渐地挤时学,慢慢地跟着走。比如,对环境影响评价(“环评”)一窍不通,沈总帮助理解,一句话“环评就是看风水”!看风往哪方吹,水往哪里流。复杂问题简单化,通俗易懂,道出实质,记忆犹新,不得不为沈总点赞“了不起”!
十年前,一纸调令我便到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一晃就是十年。十年间,有收获、有体会、有感受。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事有三件。第一件就是:从环境保护到生态环境这个名称的变化。第二件就是: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三件就是:将生态环境部门列入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先说说第一件事吧。
从环境保护到生态环境,名称变了,但内涵也拓展了。
名称的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迄今为止已有50个年头。期间,大概每10年左右,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就会有一次大的提升和“跨越”。
第一阶段:1972年-1981年。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该会议推动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迈出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关键性的一步。1974年10月25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环境保护机构就此诞生,之后的变迁也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第二阶段:1982年-1991年。1982年5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组建,内设环境保护局;期间的1983年12月31日至1984年1月7日,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1984年5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办事机构设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由环境保护局代行);同年12月,城乡建设保护部环境保护局改为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年7月,环保工作从城乡建设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副部级);1989年4月28日至5月1日,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要加强制度建设,深化环境监管,向环境污染宣战,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三阶段:1992年-2001年。1996年7月15日至17日,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要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举,全面推进环保工作;1998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环境保护总局(正部级),撤销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第四阶段:2002年-2011年。2002年1月8日,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这项工作;2006年4月17日至18日,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2011年12月20日至21日,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第五阶段:2012年-2021年。2018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正式揭牌,同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议明确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内涵的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把绿色发展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坚决向污染宣战,出台实施了大气、水、土壤三个“十条”,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建立了中央环保督察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进行了重大修改。
特别是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是长出“牙齿”的法律,大大提高了立法质量和法律威慑力。随着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我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开始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但从整体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生态和环境之间具有内在的复杂关联,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环境保护部门侧重强调保护工作,主要职能是环保行政审批和环境执法。
这次机构改革以后,生态环境部门变成统一监管部门,监管范围从工业企业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面拓展,从行政审批、环境执法向环保督察等各方面全面延伸,更侧重于生态环境方面,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将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整合了起来。把原环境保护局全部职责和其他六个部门相关职责整合到了一起。让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职能整合实现了“五个打通”。
一是划入原国土部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打通了“地上和地下”;
二是划入水利部门的组织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等职责,打通了“岸上和水里”;
三是划入原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打通了“陆地和海洋”;
四是划入原农业部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打通了“城市和农村”;
五是划入发展改革委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过职能整合,进一步充实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三大职能领域,加强统一监管。
从总体上说,改革后的生态环境部门,能够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行使规划、政策、标准、监测、执法、督察等职能。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善过去部门职能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监管盲区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的制度支撑和有力的体制保障。
其实,名称变化的内涵是丰富的,不是一两句话、也不是一两页就能够说清楚的,只有在实践中领会和感悟了。
再说第二件事。
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实,国家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纳入了三大攻坚战之列,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体会是不同的,早在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四年间,中央下发了两份重要的文件,从表述中可以看出,核心点是从“坚决”到“深入”,虽只一词之差,却意义深远,激励着我们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
“坚决”体现的是态度和决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正是站在这样的政治高度,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只有狠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才能兑现承诺,不负人民,无愧历史。
“坚决”体现的是目标和要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能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成效,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我们要明确目标和要求,集中力量稳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良好生态环境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坚决”体现的是持续和拓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环境质量改善了,群众满意度上来了,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认为“改善了”就满足了,而是要看到阶段性成效并不能代表整个环境质量的改善。我们国家东西、南北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间环境问题还较为突出,历史欠账多,个别地方“反弹”现象严重,系统根治环境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把过来治污的好手段、硬措施坚持下来,让老百姓认为“温饱了”不算,更要向“小康”迈进;“高速发展了”不算,更要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真真实实感受到环境质量改善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在于“深入”两字。即在“十三五”时期“坚决”打好的坚实基础上,坚持美丽中国建设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进一步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既总结和拓展已有的成功经验,又创新和完善新的做法,以便更好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把握“深入”两字的内涵,个人认为:
一是定位上更精准。“坚决”打好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其中具体指标为:全国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5%以内;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减少15%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减少1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到2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以上。
而“深入”打好的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二是层次上更分明。①进一步优化攻坚路径。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突出以降碳为重点,深入推进“双碳”行动,加快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
②进一步拓宽攻坚领域。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新型污染物等更广泛领域的治理工作;
③进一步延伸攻坚范围。推动环境治理范围进一步向地级市以下和基层延伸扩展;
④进一步强化攻坚举措。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诸多手段,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政策体系,构建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
三是内容上更广泛。在蓝天保卫战上,既要继续大幅降低PM2.5浓度,又要有效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还要努力消除重污染天气;另外加强了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在碧水保卫战上,新增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强化黄河河口综合治理,对应提出治理思路和举措。在净土保卫战上,坚持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的重点举措;此外新增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从更深层次上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
四是意义上更深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最终是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这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更为全球生态治理做出了应有贡献。推进“双碳”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更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增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个可持续、连续性的过程。准确领悟“坚决”和“深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今后工作更有指导性。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聚焦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第三件事就说说这支队伍吧。
生态环保铁军,“制服穿在身,责任扛在肩”。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在2018年5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将生态环境部门列入政府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序列,并排在六大执法部门之首,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证件、统一保障执法用车和装备,使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为治污攻坚保驾护航。看到同志们身穿制式执法服装,“守山护水,定当有我”的责任感由然而生,别说,生态环境执法服装样式还具有特别的意义。服装颜色以藏青色、晴空蓝为主,搭配了帽徽、臂章、胸牌等元素。帽徽由国徽、长城、盾牌、松枝以及“行政执法”字样组成,整体彰显了执法的权威性。臂章由山水图案及“生态环境执法”字样组成,象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整体表达环保人守护蓝天、绿地、净水的理念,彰显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胸号号码亮明了执法人员身份,也让执法人员深知“战袍”身后的责任,可以说是“制服穿在身,责任扛在肩”。
这些让我的人生经历了“许多”,这“许多”正是新时代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真实写照,是治污历程中的光与影、苦与乐。学习总让人不断思考,奋力前行。“做好大江大湖文章,厚植千年古城风韵”“雁到衡阳不南飞,客到南岳不思归”。这是曾经在湘西州工作过的两位领导发表文章的标题,不讲大家都会猜到,有位还晋升了副部,他俩是我最佩服的“湘西老表”,也算是我人生中学习的偶像吧!
十年,从点滴收获到系统思考,从个人动点笔到发动同志们一起上,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动笔的人渐渐多起来了,记得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湘西州生态环境局与州文联、州作协联合举办了“青山碧水新湘西”主题征文活动。经筛选,数篇文章在湘西州《神地》杂志推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湘西蔚然成风,另外,湘西州还设立了“湘西州作家协会生态文学委员会”,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率先的。过去那种“只做不说”或“做多说少”逐渐地向“既做又说”“边做边说”“说到做到”转变。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双碳”目标,我们任重道远。
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你若是单位的草,那单位就是你的地。到一个部门久了,接触到了各个方面,我也深知还有许多不足,总结起来就是“不缺干劲缺韧劲,不缺想法缺办法,不缺能力缺魅力,不缺情感缺情怀”。这些问题客观存在,但自己不会停滞不前,事物都是在发展中的,我相信,只要认准目标,砥砺前行,百挫不馁,这些问题终将解决,最终会带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队伍,成就一支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生态环保铁军。
时下,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呼朋引伴“去户外”成为市民新选择,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秋天赏秋景更具魅力,奇石险峰、日出云海,多变的植被、深遂的星空……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满足着我们的双眼与好奇,亲近自然,放松身心。行至远处,爬到山巅,哪怕是去吉首大坡气象公园的山顶,也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这是坐在家中难以获得的审美体验和超越自我的心录升华。
时光不觉暗中渡,生命悄悄在轮回!护一草一木,守秋景如画!不要去追一匹好马,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你只管用心种好你的草,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马过来。到那时,不用去追,任你挑选。同样的道理,不要去巴结讨好一个人,与其花时间追捧别人,不如把时间留给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现状。等你优秀了,成功了,会有更多更好的朋友等你。卑微求助,不如自力更生;献媚讨好,不如改变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只要心是晴朗的,人生便没有阴天。
岁月在渐渐流逝,就算将来退休了,我仍然可以自豪地说:生态环境,我已在岁月中慢慢懂你!
作者系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