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开展以来,桃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好主动仗,在推动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见行见效上下狠功夫。近期,桃源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整治工作已通过现场验收,全县69家矿山全部完成整治和生态修复,共注销采矿权46家,矿山生态彻底扭转,矿业秩序实现“脱胎换骨”式转变,得到了市验收组充分肯定。
▲森和石料场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平和矿业有限公司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新华强建材有限公司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云雾洞石材有限公司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组织有力机构健全。成立了矿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相关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县直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调度全县矿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四组,分别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公益诉讼及违法案件查处、涉矿党员干部及整治不力领导干部查处、技术指导、督查调度工作。建立每月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听取整治小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推进事宜。
来源:
全面摸排严格鉴定。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联合生态环境、林业、应急管理等部门,深入18个涉矿乡镇现场走访调查,并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全面澄清矿山企业底数,摸清矿山破坏程度和自然修复状态。根据上级整治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经领导小组充分讨论、仔细研究,最终确定69家发证矿山为本轮矿山整治对象。
高位推进包片抓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将矿山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部署、亲自调度,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调度会或结账会,与责任单位、属地乡镇一对一、面对面逐一结账,只讲问题不讲成绩,只讲对策不讲客观,坚决做到“五个不放过”,。推行县级领导包片制度,将69家矿山按乡镇分成四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抓总,一家责任单位具体负责,及时协调调度、解决问题。涉矿乡镇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成立工作专班,具体实施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精准发力靶向施策。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织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林业等部门,按照“一矿一策”整治要求,对51家矿山逐个开展实地调查,查明矿区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考虑矿山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环境等因素,深入分析诊断、列出问题清单,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整治任务和要求,并下发至相关乡镇对照实施。各乡镇针对每一条整治任务,制定详细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安排到天,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持“五个不放过”,真正做到了靶向发力、精准治理、高效推进。同时,县财政拿出相应矿山整治工作经费,对完成上级验收销号的属地乡镇给予奖励,极大激发了乡镇的工作积极性。
司法护航破解顽疾。对标“利剑”行动要求,开展专项执法,组建了工作专班,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各单位抽调专人,强化两法衔接,增强矿山整治司法保障力量,积极参与矿山整治行动。对在整治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支持、不配合的矿山企业,全面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公益诉讼程序、民事追偿程序,通过强大的政法攻势,倒逼企业落实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对于矿山业主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履行治理修复任务的,由县司法局全程指导,属地乡镇与矿山业主签订委托协议,由属地乡镇垫资代为治理修复,事后再由矿山企业补偿属地乡镇垫付资金,确保整治进度。
在接下来的“利剑”行动中,桃源县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一步查漏补缺,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时消除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利剑”行动向纵深发展,确保实现“四个不发生”目标,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生态环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