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长江之“眼”全面感知生态环境质量

来源:     作者:中环报通讯员李飞 晏威 黄晓涵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18    

湖北省咸宁市总投资1.1亿元建成运行的“智慧长江”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一张网”监管、“一张图”作战、“一平台”指挥、多系统交互、与公众和多部门联动,打通全域生态环保业务,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共享开放格局,有效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编织“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用智慧长江之“眼”全面感知生态环境质量

“智慧长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项目旨在建成长江段具有示范作用的生态环境综合监控系统。“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共布设72套水、气等监控设施,对全市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感知监测。

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覆盖全市富水、金水和陆水3大流域、12个湖库、23条河流的水质监测,实现咸宁市全流域实时监控。

空气质量监测站覆盖全市33个街办、乡镇、开发区园区,全天候为政府评估各地空气质量和助力环保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大气移动走航观测车和水环境移动应急监测车灵活精准界定污染源范围,高机动性地开展应急监测。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和黑烟车抓拍等系统实现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的实时在线监管。饮用水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市县级及以上水源地进行实时监控。

同时,通过环保专网、互联网和电子政务外网,横向整合气象、国土、政务网等部门相关数据,纵向对接国家、省级环境监测站相关数据,有效构筑起覆盖全市的“天地空”一体化环境感知物联网。

开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用智慧长江之“脑”智能指挥生态环境保护

“智慧长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包含指挥驾驶舱、业务中心、数据中台、公共服务四大模块,共23个业务系统,基本涵盖了所有生态环保业务。

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对水、气、固废污染源和机动车尾气等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审核和管理,为业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监管决策系统对污染状况进行研判分析,实现精准溯源。预警预测系统采用NAQPMS模型和CMAQ模型,对海量环境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华中地区、湖北未来7天和咸宁未来3天的空气质量。

协同管控平台用于环境任务管理、网格化监管,实现污染事件从“全面巡查”到“分级处理”,从“发现上报”到“整改反馈”的全过程闭环管控。智能AI系统主要实现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焚烧影像等方面的污染研判、预警预测进行智能分析。

公众服务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监管的渠道,实现守护环境全民参与。

为助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所有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全部接入大数据平台,实现全覆盖实时监控主要河流、湖库等水质状况。超标数据第一时间通过短信方式预警,发起排查任务,经现场排查处理后通过协同管控APP提交反馈办理情况。目前,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每天推送近百条水环境质量预警信息,其中pH值预警信息对研判、预防斧头湖、西凉湖等重要湖库的水体富营养化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给大气污染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咸宁市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系统对我市未来3天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浓度值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每天定时在大气污染防控会商群中共享,以便提前采取有效联防联控措施。同时,通过预警短信实时推送超标数据,便于适时调整和优化防控方案。

建造生态环境监管指挥中心,

用智慧长江之“手”高效推动生态环

1000㎡的生态环境监管指挥中心实行大屏指挥作战与人工坐席值守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监控指挥、远程会商、本地会议及洽谈服务等功能。通过23㎡的LED大屏实时呈现的环境监测、预警预测、研判分析等数据信息,以及短信、APP信息预警,及时发现问题,科学会商研判,统一调度指挥,现场处置反馈,推动依法治污、科技治污、精准治污迈上新台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现场与指挥中心实时联动,处置效能大幅提升。

为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智慧长江”项目大数据平台实现远程把脉水质,为精准溯源提供线索,及时固定污染源,助力执法部门打击企业非法排污。

“智慧长江”项目建成后已经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湖泊、城区黑臭水体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和机动车尾气、主要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大气监测网络,为提升智慧环保监管水平和助力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8月2日,通过“智慧长江”平台发现了浮山河水质异常,立即组织咸安区分局、高新区分局进行沿线溯源排查,最后发现是一家企业的含漆废水事故排放造成的,及时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后阻止了污染扩大,高新区分局对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这个案例被评为了全省优秀执法案例。

咸宁市以“智慧长江”项目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生态云在服务实战、助力转型中的应用。如今,这个生态“云管家”,已经成为生态环境“高颜值”背后的“硬核”力量、美丽咸宁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中国环境APP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