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绿色畜牧,推进降碳增效

来源:     作者:百灵环保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1-11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将绿色可持续发展写入“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作为全国非畜牧省的畜牧第一大市,榆林的畜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引起社会高度的关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指出,畜牧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是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排放量约占全世界总排放量的15%。因此如何发展绿色畜牧,推进降碳增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榆林畜牧产业排污现状

榆林的畜牧产业历史悠久,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近年来围绕“稳步扩大生猪产业,做优做强羊产业,做优牛产业,提升家禽产业,推进饲草饲料产业”的发展思路,榆全市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模式广泛应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

全市累计配套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2938家,建成大型规模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厂、大型沼气工程20余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4.2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8.38%,其中大型规模场设施配套率达100%。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2处,无害化收集点24个。全市畜牧业在固液体污染物防治减排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但从畜牧业全周期碳排放的降碳增效来看,我市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及上下游产业碳排放还没有开展有效的监测与治理。畜牧业的碳排放来源主要包括饲料作物、动物本身及其排泄物、肥料生产、常规农业生产活动四大方面。在畜牧业碳排放中,奶牛和肉牛占到总量的65%,猪的养殖占到9%,禽类占到8%。全球大约有10亿头牛,是全球温室气体最大的排放者,不仅高于其他所有家畜,甚至超越了全球汽车、飞机排放量总和。牛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当做一个国家,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位列世界第三。牛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又以反刍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为主,甲烷的温室效应相当于二氧化碳的21倍。一头牛每天产生的甲烷,体积大约在100升到500升之间,相当于一辆汽车一天排放的温室气体当量。同时羊也是重要的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也占不小比例。猪虽然产生的甲烷较少,但其粪便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氧化亚氮不容忽视,其温室效应相当于二氧化碳的310倍。

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提出的计算方法,以年末统计部门存栏数据为基数。2021年全市羊、猪、牛、家禽存栏551.79万只、108.97万头、19.39万头、771.56万羽。二氧化碳当量分别为186.6万吨、10.9万吨、28.95万吨和0.77万吨,合计226.44万吨。

按照榆林畜牧业发展规划,2025年养殖规模将达到羊子1710万只、生猪300万头、牛50万头、家禽1300万只,二氧化碳排放当量预估将达到336万吨、14万吨、60万吨和0.87万吨,合计410万吨。考虑到之前畜牧业二氧化碳排放并未进入环保统计口径,因此到2025年,畜牧业410万吨的碳排放将消耗我市十四五期间3241万吨碳排放空间的12.65%,极大挤占我市二氧化碳排放总指标,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计划。

二、畜牧产业降碳减排展望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畜牧业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这个行业的碳排放统计工作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散养户数量众多,养殖种群规模随下游销售价格波动、上游饲料价格波动、疫病发生和防疫工作等呈现动态起伏较大,不便于进行全周期的碳排放监控。目前养殖业碳排放统计摸底都采取统计加经验估算的办法,但国内已经有大型养殖企业开始重视养殖业的降碳减排工作。

蒙牛旗下圣牧率先启动“碳中和”项目,包括畜牧环节碳盘查。该企业联合宁夏灵武市政府、能源企业及10家牧业公司,启动牧场低碳养殖项目,将灵武标准化养殖基地打造成国内第一个“‘碳中和’奶牛养殖示范区” 。伊利自2010年起,也组建了内部碳管理团队,连续12年开展碳盘查,在摸清自身碳排放“家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高效地进行节能减排能耗管理。仅2020年一年,伊利就减碳58万吨。截至目前,伊利累计减排65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节约了107亿度电。

事实证明畜牧业虽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但也是节能降碳实现碳中和的潜力产业。我市要走好绿色畜牧发展之路,重点在于大幅提高土地和饲草的固碳水平,关键在于做好养殖产业上下游节能减排,核心在于从可治理的角度科学降低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甲烷排放,以及提高规模养殖厂粪污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畜牧产业降碳减排建议

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8部委,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2】92号),明确提出要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制定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标准。对我市发展现代绿色畜牧业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一)注重政策导向,做好我市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应多部门联动开展畜牧业全产业链的降碳增效工作,完善制订发展绿色畜牧业投资与激励政策,形成以“降碳增效”为导向的财政激励制度和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快速传输数据以及物联网技术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碳排放监控能力。积极构建畜牧业生态环境补偿模式,设立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基金,推进数字赋能畜牧业低碳减排。

(二)加大科研投入,推广洁净能源替代。通过补充饲料或使用饲料添加剂等方式提高饲草料转化率并控制反刍动物肠道发酵过程,提高饲草料营养转化率,最大限度降低甲烷排放。扩大畜牧生产全过程的清洁能源使用,推广和使用太阳能供热取暖,支持鼓励畜牧产业上下游企业屋顶实施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并做好余电上网接入。新建大型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和有机肥加工企业要加大环保建材和BIPV(光伏建材)使用比例。鼓励规模养殖场建设现代化粪污资源处理设备,最大程度转化粪污资源的有效成分,降低传统堆肥和露天发酵过程中的有害气体排放。在肉蛋奶消费环节推行食物碳标签标志,引导低碳绿色消费行为。

(三)探索以草定畜,释放天然草原畜牧承载。榆林有2335.58万亩天然草地,牧草利用率30%左右。科学证明适度放牧可以促进牧区植物根系生长,增加草地土壤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因此应根据天然草原的畜牧承载能力,逐步开展放牧的方式来培育纯天然绿色的畜牧产品。

(四)建设国家级饲草战略储备中心。榆林每年的货运流通以输出为主,空载返程铁路和公路运力大约4亿吨规模,其中铁路运力2亿吨,这部分返程运力的运费价格优势非常明显,也能降低饲料在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可以将东南部甚至进口饲草饲料集中在榆林,再辐射内蒙、宁夏、甘肃、山西北部以及我省延安等养殖区域,从而搭建一条以榆林为节点城市的东西部饲草料大动脉,将榆林打造为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域国家级饲草料战略储备基地。同时榆林海关也可以发挥保税区优势,助力榆林成为国内进口优质牧草价格洼地,增强饲草战略储备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环境经济 作者:高腾翔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