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清风)问:北京绿色交易所于2022年11月23日组织实施了北京市2021年度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本次有偿竞价发放总量为200万吨,竞价底价为117.54元/吨,总成交价为1.2亿元。碳配额卖出1.2亿元说明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全球气候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永平:从此次拍卖的相关条件可以看出,此次拍卖的主要目的是平抑市场价格,帮助部分企业完成履约。在碳市场设计里面,一般而言碳配额总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现有控排企业的配额,第二部分是新进入者预留,即年度中新设立的企业,第三部分是政府预留。政府预留的核心功能就是建立价格稳定机制。北京市很典型,由于配额价格过高和企业惜售,造成部分企业履约困难。在价格涨得太高的情况下,就需要启动政府预留配额调节市场价格,让碳价稳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我们可以看到,此次拍卖有几个限制,第一,允许参与拍卖的只能是控排企业,其他机构不能参与;第二,单个参与人申报的竞买量不得超过本次有偿发放配额总量的15%。第三,本次拍卖的配额到今年年底就会失效。这些限制都是为了帮助困难企业完成履约。从成交价的结果看,本次拍卖基本上满足了所有需要完成履约企业的配额需求,竞拍底价的设置也相对较高,考虑了已完成企业的感受。
此外,我们可以发现碳市场往往存在履约期的交易潮涌现象。即是在履约期临近时,交易量会大增,往往也会带动价格上涨,所以价格稳定机制也很必要。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