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凉市生态环境局按照“四强一创”总体思路要求,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和“全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作风能力建设专项整治”活动为统揽,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目标,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健全工作机制,依法规范调处,着力预防和化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全面提升环境信访办理质效,切实增强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加快平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坚持把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安排部署,定期督查调度,与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执法人员具体抓”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不定期对省厅督办、市委网信办以及群众来信来访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检查调度,及时分析研判,提出具体措施,对于重大信访问题采取“包案督办”的方式推进办理,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牢固树立法治信访理念,不定期组织信访工作人员集中开展学习培训,重点学习了《信访工作条例》《环境信访工作办法》等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及信访工作常识,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办理程序
印制了《平凉市生态环境信访工作资料汇编》,对信访工作接待、登记、批阅、办理、回复、回访、办结等环节进行规范,建立电子档案,全力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四个努力,四个不准”,即努力强化环境信访无小事观念,努力健全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努力加强环境信访队伍建设,努力化解集体和越级上访;不准把矛盾上交,不准袖手旁观,不准督办不力,不准查而无果。
坚持因情施策,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及时妥善调处,切实提高办理质效。对一般投诉,安排执法人员到现场调查了解情况,督促业主或经营者限期改正;对重点投诉,由分管领导带队开展调查,及时提出解决的措施并跟进督促落实;对一些久拖不决的难点投诉,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有关人员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周边群众、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办理意见,待彻底办结并回访后正式进行答复,切实提高办理质效。
畅通投诉渠道,回应群众关切
进一步畅通各类信访渠道,鼓励公众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函、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投诉和监督,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逐级理性反映诉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规范使用“全国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规范、完善“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环境信访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优化调处措施,加强源头治理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前介入,主动作为,不定期对环境信访线索进行分析研判,深入开展环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可能导致污染投诉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无遗漏,同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确保把污染纠纷化解在早期,化解在基层,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强化信访专案办理。结合“双随机”抽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切实加大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信访问题和重复访、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媒体关注度高的生态环境破坏、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重点环境信访案件的查办力度,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针对群众多次投诉反映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某石料加工厂违法生产污染环境的信访问题,平凉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沟通衔接咸阳市生态环境局建立执法人员会商机制,及时组织泾川分局执法人员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检查,由咸阳市生态环境局长武分局负责督促该厂对生产设备进行拆除和关停,有效解决污染问题,为合力高效解决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有效保障了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截至目前,平凉市共受理生态环境信访类投诉事项315件,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1.2%,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来源:新甘肃
作者:张燕 高淑霞
责任编辑:张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