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工作的老王,看到网上一张环境执法人员现场执法的照片,不仅没有感到振奋,反而有些气愤。原因是图片上的几名执法人员着装有多处错误,有的没戴臂章,有的戴错肩章,本应佩戴软肩章却戴的是硬肩章。还有的穿着常服却没扎领带,衬衫也不是制式衬衫。而类似情形他已经发现过多次。
着装不规范,看起来是仪表问题,实则不然,统一着装代表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是规范文明执法的重要一环。尤其部分执法人员现场执法时着装不规范的照片在网络传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
为了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着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生态环境部在2021年2月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着装管理规定》。
规定中对执法人员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检查时的着装有明确要求:制服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按照规定佩戴胸号、胸徽、帽徽、肩章、臂章等标志,不同标志不得混戴;不得系扎围巾,不得染彩发,不得留怪异发型等。
此外,规定还要求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部门按照“谁配发谁监管”原则,制定或细化制式服装管理规定。显然,个别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在更换制式服装的过程中,未提高重视,执行不严格,才导致各种着装错误行为的出现,例如不佩戴肩章、臂章,制服与便服混穿等。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着装管理规定》指出,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将执法人员着装行为纳入执法稽查范围,并定期开展执法稽查检查。“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只是要求大家规范着装,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点检制度,也容易出现这种问题。”相关人员表示。
各地只有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相关要求,根据实际细化制式服装管理规定,并对执法人员的着装进行常态化稽查,引导和督促执法队员正确着装,才能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形象,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执法震慑力。
“规范着装,不仅是执法队伍良好形象的体现,也是对执法人员自身的一种约束。”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局长王欣认为,正确着装,能够引导执法人员加强自律,自觉维护执法权威,从而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真正成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方琬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