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潜山市立足生态优势,坚持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与美丽经济发展,外添“颜值”、内修“气质”,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一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潜山市先后建成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160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和183个自然村庄整治示范点,实现了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整市打造“山水花园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试点创建10个“四宜”(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特色村镇;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实施集镇、行政村、景区周边、公路沿线旱厕拆除,完成农村旱厕改造4.1万户,拆除破旧厕所4228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乡镇镇区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管网覆盖率达到75%以上,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二是“生态+农业”助力绿色兴农富农。近年来,潜山市优化农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施茶园、桑园、果园、瓜蒌园生态化改造;建成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29个,完成绿色防控、统防统治675.2万亩次,建设国家级绿色健康养殖场3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示范基地1家,建有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4200亩。拥有秸秆饲料化生产企业1家、能源化生产企业5家,建成秸秆还田示范片10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产业化秸秆综合利用率为45%。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废弃农膜回收处理率达85%。与畜禽规模养殖场建立一对一联结机制,实行清单管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7.58%。培育卧龙山庄、潘铺生态园、水吼观光园等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称号,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5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632家。
三是“生态+林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依托天柱山国有林场在推进林下经济产业一体化发展方面的“领头羊”作用,紧密围绕潜山市医药健康和文化旅游两大首位产业,充分利用优越地理自然优势和丰富森林资源,探索“资源+品牌+市场营销”的高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创机制+强举措+育产业+促转化”多维度一体化的林业发展绿色转型平台。天柱山林场投资7000万元发展林下仿野生石斛150亩、天麻300亩、厚朴200亩,天柱山石斛已成为潜山市林下种植中药材的第一品牌,米斛枫斗、直条、石斛粉、石斛叶茶等系列产品相继获得国家有机产品、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证,2021年天柱山林场获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年产值达3800万元。
四是“生态+制度”确保生态治理效能。建立“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等“河长+”体系,落实禁采、护鱼等措施,补齐水生态环境短板,为河湖生态保驾护航。创新推进林长制改革,打造林下经济发展绿色增长极。健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并进机制,提升林业生态价值;实施“金银森林、活力森林、碳汇森林”三大行动,促进林业资源价值实现。目前,水清岸绿鱼游鸟飞的河湖生态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境内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28个市级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Ⅱ类标准。“五保四建三回来”河湖生态治理新路径被《当代水利改革与河湖长制全面推行的实践探索》《中国水利年鉴》收录,并获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五是“生态+旅游”赋能乡村价值。依托天柱山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环天柱山旅游区为重点,打造山谷流泉文化园、天仙峡、龙潭河等景区,开辟莲花峰—炼丹湖—小东关新游线,建成海心谷、陋室邂逅、余花屋等中高端环天柱山民宿产业集群,带动周边村镇脱贫致富,旅游扶贫带动8000余户脱贫、辐射2.6万人,2021年精品民宿年经营收入近1亿元,间接带动就业6000余人、人均增收近3000元。
原题:安徽潜山: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助力乡村生态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