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荃湖,又称“智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少荃湖水域面积为72万㎡,2016年,少荃湖开始规划建设,按照“控污、清淤、绿岸、补水”并举的治水思路,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水环境治理,使整个公园变得碧波荡漾、景色优美、绿意盎然,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市民休闲及网红打卡地。
此前,公园水体主要存在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等3种污染源。新站区管委会组织建设、生态等相关职能部门把脉会诊。点源污染为少荃湖湿地公园汇水区内的排污口,面源污染为少荃湖湿地公园流域范围内,用地基本为产业、居住、教育用地等,流域内无工业、企业等重污染源,其面源污染主要为道路、在建的工地、绿化等场地的地表污染物随降雨流入水体中。内源污染为水库内营养富集形成的底泥污染。水库周边水生植物的残体未清理、水华藻类、垃圾形成的腐败污染物。这些污染源严重影响着周边环境以及对湿地公园水质的影响。
针对以上污染源特性,少荃湖湿地公园水体生态治理方案主要以重新构建水生森林净化系统为主,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水环境,水质以沉水植物净化体系以及水生动物净化系统为主的水生态净化系统,水景上配合原有建筑和植物进行规划和搭配。
水生森林系统净化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水体的水生态系统组成,构建由生产者(水生植物)—消费者(水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组成的水生态系统,利用物质及能量的转换,实现污染水体中营养盐的削减。在无限循环的过程中,水生动植物不断吸收营养盐,并结合微生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最终通过人工对水生动植物进行收割和捕捞,将N、P等营养物质移出水体,使水体逐渐呈现贫营养化状态,最终实现水体的净化。
结合少荃湖湿地公园的生态现状,开展水体生态修复,优化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群落结构,减少已泛滥的优势种的空间占有率,合理配植苦草、轮叶黑藻、睡莲、芦苇、鱼类、螺贝类、底栖动物等多样性种群,优化少荃湖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为少荃湖湿地公园的水质保持及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最终实现少荃湖湿地公园的水体生态自我净化功能。
治理前后对比图
通过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各类水生植物面积达到40万㎡,少荃湖整体水质稳定在地表Ⅲ类水以上标准,每年可消减氨氮约12吨、总磷约4.3吨。水生态系统完善,候鸟回归,实现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
三分建,七分养,合理健全的养护管理制度是维持少荃湖水体效果的基础。依据“一地一策,一水一案”的原则,针对项目养护重点、难点情况,编制少荃湖养护手册和少荃湖专项应急预案,以确保项目养护工作正常安全进行;针对开放性水体安全风险较高的特点,为保证项目安全养护工作正常开展,在项目养护期间联合保险公司,购置项目公众责任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为提高少荃湖养护效果,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及长期管理效益,成立日常巡检小组,强化现场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现场各种问题。
通过少荃湖水生态修复的实施和后期养护,如今这里游人如织,成为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