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加强监督帮扶指导,在行动上下足功夫,把‘重灾区’‘老大难’问题解决好,确保今年秋收期间不再发生秸秆焚烧火点”。9月16日下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秋收期间秸秆禁烧工作视频会议,通报今年夏收期间秸秆禁烧情况,部署秋收秸秆禁烧工作,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来自全省各级秸秆禁烧主管部门的13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庄荣盛强调:“今年夏季,全省秸秆禁烧取得明显成效。秋收期间,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工作上形成合力,方法上多措并举,落实上不折不扣,力争辖区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作出应有贡献,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级联动部门协作解难题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范斐朗对记者说:“今年夏收期间,山东省各地早谋划、强部署、重落实,有效遏制了露天焚烧秸秆违法行为。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滨州等市秸秆焚烧火点持续保持为零。”
为加大秋收期间秸秆禁烧力度,会议强调,各级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省市督导、县区组织、乡镇落实、村居参与”的秸秆禁烧工作网络作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日常巡查、田间值守、应急处置等制度措施,公安消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等部门组建秸秆禁烧巡查、值守应急队伍,加大现场检查、巡查力度,尤其要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
在督导考核方面,山东省将省级发现的秸秆焚烧火点情况纳入2022年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和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等事项,压实压紧各地禁烧责任。
堵疏并行打好禁烧组合拳
据了解,秋季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利用途径比小麦秸秆少,玉米秸秆还田后腐烂所需时间长,影响土地耕种,增加虫害风险。如果任由秸秆滞留田间,还会形成潜在火点隐患。
为狠抓监管落实,会议要求各地强化“人防+技防”禁烧手段,充分利用现有高空瞭望视频、红外遥感、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等监控设施设备,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巡查,做到秸秆焚烧火点随发现随处置,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坚决避免出现超大火点。
庄荣盛告诉记者:“秸秆禁烧不仅要‘堵’,更要‘疏’,可以采取集中收割暂存、集中运输送至生物质发电厂等措施,让秸秆变废为宝。比如,临沂市设有秸秆收储中心,泰安市、济宁市利用生物质发电企业处置玉米秸秆,很好地解决了秸秆综合利用这一难题。”
在禁烧宣传方面,会议要求各地通过印发明白纸和宣传册、悬挂各类宣传标语、村内大喇叭和宣传车广播等传统方式,公益短信、微信微博、广播电视、公众号和视频平台等新型方式,大力宣传秸秆焚烧危害、综合利用途径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确保宣传到位,做到“户户晓、人人知”。
以用促禁力争实现零火点
为破解秸秆禁烧难题,今年夏收期间,山东省各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以用促禁,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一批好的做法和经验。视频会上,烟台、潍坊、临沂、滨州市分别作经验交流发言。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兆鹏说:“烟台市着力打好秸秆综合利用‘金算盘’,坚持农用为主、多元利用、市场运作,根据秸秆利用重点难点、各区市的种植结构和地理特点,科学规划,推动秸秆直接还田、秸秆饲料化和‘秸—饲—肥’等循环农业产业的发展。全市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小麦、玉米)达到24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直接还田95%以上,玉米直接还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
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军对记者说:“潍坊市依托‘云上智环’综合管控平台,建立包含701个摄像头、覆盖全部涉农镇街的高空瞭望系统,24小时实时在线监测。安排专人盯靠瞭望系统,发现火情第一时间推送,县市区第一时间组织处置,避免出现较大火情。今年夏收期间,全市各镇街、村成立巡查队,累计出动84万余人次,配备灭火器、铁锨等设备,不间断巡查检查,发现火情及时处置。”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与生态环境局协同合作,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秸秆禁烧责任体系,落实市、县、镇、村四级领导带班制、全天24小时专人值班制、昼夜巡查制,严查重罚,以法治烧。夏季秸秆禁烧期间,共出动各类执法巡查人员25000余人,执法车辆4000余台次,实现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
滨州市建立县、乡、村三级禁烧网格化管理体系,压紧压实责任。构建线下线上全方位监管体系,实现“市级通报—县市区确认疑似火点—实时通过手机软件、短信、微信群等方式推送镇街—具体责任人立即赶赴现场核实、扑灭明火—查明原因、反馈情况、办结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取得夏季秸秆禁烧“零通报”、“零火点”的成绩。
图为视频会现场。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