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12月9日,世界经济论坛与普华永道中国联合发布《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其对企业的意义》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文称“框架”)草案中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内容,阐明为实现框架下目标,需要更广泛地应用监管和商业双轮驱动的方法体系。框架将于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最终确定并通过。
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说:“‘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从全球层面直指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将有助于减少企业及其供应链的自然相关风险,同时为采用自然友好型商业模式的企业创造机会。企业都须积极减少自身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否则可能面临声誉受损,甚至涉及违规。”
世界经济论坛自然与生态文明倡议中国总负责人朱春全说:“从白皮书中的案例研究可见,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来缓解运营中的自然相关风险,同时在面对新的商业机会时顺势而动,积极贡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的实现。”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蔡晓颖指出:“要实现框架下的目标离不开创新、投资和商业模式调整,企业在这些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
据了解,框架草案提出了22项行动目标,其中10项与企业战略和运营息息相关,白皮书对其背景和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比如,目标15旨在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评估、监测和披露自身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和影响,以期降低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同时扩大正面影响。
目标2、3、5、6、7和8旨在从政策制定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着手,督促企业设法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如栖息地破坏、野生物种过度利用、气候变化、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目标18和19.1呼吁逐步取消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激励和补贴,同时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支持。
目标21旨在保障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权利和文化受到尊重,同时确保他们在相关决策中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重要生物多样性领域关键守护者的作用。
此外,白皮书还介绍了六套遏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新兴方法体系,需要在积极的企业、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推动下加速推广应用。包括: 供应链零毁林、供应链环境和社会影响尽职调查;确保建筑、基础设施和采掘业项目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净正效益的措施;调整金融机构有关政策,以避免贷款和投资组合中存在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减少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和推动循环经济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对恢复和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行为给予经济激励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 促进农作物种植、牲畜养殖和林业生产用地的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再生农业。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认为:“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新的专业知识来评估其运营、价值链、投资和贷款组合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披露如何应对风险和把握机遇以及取得的成效。幸运的是,有一系列新的指导文件可以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指明方向,例如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NFD)框架。”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中环报记者崔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