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效明显

来源:百灵环保网     作者:灵锋 爱荣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2-13    

凤庆县,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北部,是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滇西南文化重镇。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下辖13个乡镇,189个村(社区),境内居住着汉、彝、白、苗等23种民族,总人口38.5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82万人,占总人口的38.45%。全县有3个民族乡,9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少数民族群众以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分布。有彝族、白族、回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有佤族、拉祜族等4个直过民族和1个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是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取得了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云南省美丽县城等10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凤庆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举措以“三引领三凝聚”为载体,全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滇红儿女心向党,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创建主题,以“三引领三凝聚”为载体,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全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促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以“三个坚持”健全工作机制

坚持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聚合各方力量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宗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等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党组)每年学习研究民族工作2次以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每年开展民族工作专题培训2期以上。扎实抓好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宣传。把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摆在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强化人员、经费等保障,成立凤庆县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纳入文明城市创建,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中。

坚持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统战部部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及时研究推进创建工作。研究印发《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实施意见》及《凤庆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坚持示范引领,以“十进”为抓手,着力打造27个重点示范创建单位。坚持全域创建,表扬先进、选树典型,形成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局面。

坚持系统推进。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贯穿全县各项工作始终,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形成民族工作同其他工作统一谋划、一体推进、一起发力、相得益彰的工作机制。

以“三引领三凝聚”创新示范创建

党建引领,筑牢“五个认同”思想,凝聚各族群众融入社会治理新格局。积极推行“123”联动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全面统筹领导能力,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突出“一核”引领。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法定程序把村党组织书记、委员推选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群团组织负责人,把辖区内各类组织、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并为各类组织确定不同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形成各有分工、同向发力、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注重“两力”齐驱。以集体经济提升工程增强“造血”能力,以党群素质提升工程激发内生动力,解决好“钱”和“人”的问题,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有源头活水和发展动力。探索“村党组织书记+企业法人+合作社理事长”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盘活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政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以“职业化脱产式证书式”农民培训为抓手提升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2022年培训的4000人实现65%训后即就业、35%自主创业。“职业化脱产式证书式”农民培训做法作为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大调研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整套文件被省就业办原文转发至各州(市)推广。坚持“三治”并举。重新修定《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以全民积分制管理推动“自治”。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划分四级网格7393个,把42.23万人(含流动人口)纳入网格管理服务,以全域网格化管理推动“法治”。上好知恩感恩、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农民讲习、民族团结“五堂课”,以感恩教育推动“德治”。以“五治四村三调一网”合力创建“无讼凤庆”,创建“无讼村”10个,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达96.26%,荣获“省级先进平安县”。安石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箐中、洛党、等上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小湾镇、路山村、德乐村获评云南省文明村镇。洛党镇和德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文化引领,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凝聚各族群众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用活载体培育好共同体理念。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创建并命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基地5个、示范学校11所。依托滇红活态博物馆、滇红茶博物馆、勐佑红色教育基地等载体,讲好“滇红茶”肩负抗战救国光荣使命艰难诞生、出口创汇支援抗战的故事,讲好“护国之神”赵又新、著名翻译家罗稷南、凤庆加入党组织第一人肖朝汉等爱国志士的故事,讲好凤庆各族人民因茶繁荣、以茶示礼、以茶修身的故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厚植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用好规划推动共同体建设。用系统化思维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打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平台。用巧“计划”铸牢共同体意识。多措并举实施“三项计划”,深入推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2022年,召开了全县文化发展大会,举行了祭孔大典,创建了一批“书香机关”,举办了儒家文化推广周、茶马文化推广周等系列活动。成立了滇红茶文化研究会、徐霞客研究会,开办“文艺夜校”。发放澳门公务专业人员协会助学金等共计38.43万元,受助学生564人。勐佑镇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滇红第一村获评国家4A级景区,3200红茶文化苑获评国家3A级景区。森华信温德姆酒店入选中国最佳度假酒店。勐佑村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最是青山绿映红─凤庆滇红茶博物馆》获首届各省市区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云南赛区金奖、全国三等奖。文庙片区文旅综合体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旅游休闲区、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入选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典型案例。深化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中山大学“小茶叶带动大产业”消费帮扶案例获国家发改委推介。

创新引领,夯实“两个共同”基础,凝聚各族群众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行重点产业链长负责制,统筹从基地到消费者的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用产业链接各民族,用合作社组织各民族,让各族群众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夯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以茶叶、核桃为重点的产业链建设取得突破性成就,核桃、茶叶两个全产业链建设经验被《云南调研》推介。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体系基本构建。组建山水核桃水洗果联盟,推行核桃初加工“五个一”标准,建成核桃水洗果加工站109个。培育龙头企业9户。招引农业互联网企业建立核桃“云”,搭建基地、原料、加工、产品、市场、配送一体化的S2B2C/F2B2C商业平台,积极推进大数据智能产业发展。依托云科院组建市场化运营的科研实体。全省核桃产业现场办公会在凤庆成功召开,凤庆核桃全产业链“2321”模式被省委农办、省林草局、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文推广滇红茶全链条组织化释放抱团发展“拳头”效应。组建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制定8套标准体系,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规范和约束联盟成员企业,统一标准体系,统一市场形象,重塑滇红品牌。滇红茶联盟“五步走”战略被列入省委年度重大改革任务。

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成绩明显。2019年,诗礼乡古墨村委会平村、小湾镇锦秀村委会茶王村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有2个村被命名为“第二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8月,10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0年11月,11所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2021年12月,5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12月,凤庆县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2年11月,凤庆县人民医院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