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伴黑嘴鸥一起飞 环保宣传万里行

来源:     作者:百灵环保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22    

黑嘴鸥,珍稀、濒危鸟类,国际特别保护鸟种。在辽宁盘锦,黑嘴鸥帮助努尔哈赤撤军,被誉为“吉祥鸟”的故事流传数百年之久。然而,因栖息地的丧失,在1990年盘锦被确定为黑嘴鸥繁殖地时,“吉祥鸟”仅剩1200只。为留住“吉祥鸟”,1991年,刘德天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环保NGO——黑嘴鸥保护协会,这一坚持便是29年。

栖息地是鸟类最重要的生存条件。29年来,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花大量精力保护栖息地,在盘锦边缘地区,有一片“被遗忘”的广袤湿地。为了让它能“偏安一隅”,免遭破坏,刘德天经过三天苦思冥想,给这片原本在小河东面的湿地取名为“南小河”,这一个“南”字既是为了混淆方位,也是寓意保护之难。刘德天曾指着它对媒体大声疾呼:“这是黑嘴鸥最后的家园!”

 

想让黑嘴鸥愿意安家落户,还要解决它们的“口粮”问题。沙蚕是黑嘴鸥的主要食物,但由于国外大量从中国进口沙蚕,用作海上钓鱼的鱼饵,导致周边渔民滥采乱挖,沙蚕资源面临枯竭。为了修复黑嘴鸥的觅食生态,协会组织技术攻坚团队,采用人工方法孵化沙蚕苗,播撒在南小河湿地。如今,“南小河”既有“宿舍”,还有“食堂”和“洗浴中心”,黑嘴鸥可以自由安全地繁衍生息。

环保路上新长征

“大众伴黑嘴鸥一起飞 环保宣传万里行”项目组历时99天,沿着中国海岸线由北向南驱车走出一条曲线,又环海南岛走出一个椭圆。此行途经11个省市的沿海地区,行程1.2万公里。项目组除了把5000余册书刊、11000份传单散发到所到之处之外,还会见当地环保社会组织,探访鸟类专家,深入大、中、小学演讲,到湿地考察,到乡间、农贸市场调研,宣传护鸟意义,讲解鸟类知识,分享护鸟经验,举行演讲18次,举办论坛5次,影展23次,发布公众号12期。直接受众20000余人。建立了“中国鸟类保护联盟”微信群,开展了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他们还刷新了黑嘴鸥分布记录,为黑嘴鸥保护与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如今丹东又出发

在鸭绿江畔的丹东,“大众伴黑嘴鸥一起飞 环保宣传万里行”项目组启程于中国海岸线的最北端又是当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出发地。“万里行”团队首先登上鸭绿江大桥上,瞻仰了彭德怀元帅当年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铜雕群像。他们向著名鸟类专家白清泉请教鸭绿江口湿地和鸟类情况,并且在鸭绿江口第一次观察到黑嘴鸥并拍下珍贵的视频。在鸭绿江口,项目组向公众散发宣传材料,向他们介绍黑嘴鸥以及如何保护黑嘴鸥。在丹东市实验中学,项目组为孩子们做了环保专题讲座,引导孩子们建立环保意识,保护鸟类。

山海相连共护环保花

在黄渤海交界处的大连,他们拜访了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在保护黑脸琵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们还在清理外来物种刺瓜果,保护海洋、清洁海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显著。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与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深入交流,并与他们分享了“飞鸟战略”。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提出:“飞鸟战略”不是单纯就鸟论鸟,而是围绕护鸟开展相关有效的工作。他把各项工作比作鸟体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协调配合,相得益彰。如鸟头代表方向保护,以黑嘴鸥为旗舰物种保护;鸟身代表栖息地保护;左翅代表环境教育;右翅代表生态文化培养;鸟爪代表生态修复;鸟尾代表跨地区全方位保护。

从黄海之滨到渤海岸畔,他们登上老铁山这个著名的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驿站观察鸟,观察黄渤海分界线,感受到大海的神奇。在著名的白尾海雕的繁殖地居然发现了黑嘴鸥。这一发现改写了大连没有黑嘴鸥的历史。大连、盘锦两个社会组织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共同呵护一朵环保之花。

 

联保联展谱新篇

在地处辽宁省盘锦市的辽河油田,有一个采油企业叫金海采油厂笔架岭作业区,它旁边有一片承载上万只黑嘴鸥在那里繁殖的湿地——南小河黑嘴鸥繁殖地。笔架岭作业区有百十来号石油工人在那里作业,他们是距离黑嘴鸥最近的人群。他们既可以是黑嘴鸥的保护者,也可以是黑嘴鸥的伤害者,多年来黑嘴鸥保护协会一直在与他们合作,共同保护南小河和黑嘴鸥。“大众伴黑嘴鸥一起飞 环保宣传万里行”项目组把黑嘴鸥生态摄影展品和笔架岭作业区干部职工环保摄影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联合展出。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结合照片给他们讲解黑嘴鸥的生态知识,对他们拍摄的黑嘴鸥照片进行现场点评。

项目组还举行了赠书仪式,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把20套黑嘴鸥系列丛书《吉祥鸟从蓝天飞过》《黑嘴鸥传说》《辽河口风光》摄影作品集和宣传单等物资发送给笔架岭作业区的干部职工们。

环保院校讲环保

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刘德天先生在分享会上与同学们分享了黑嘴鸥的保护历程,他以实际案例讲述黑嘴鸥保护之路的艰辛并强调栖息地才是鸟类繁衍生息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事情”。刘德天先生认为,创建环境教育基地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高校社团建立相关的教育实践基地,能够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研讨交流环节,在场的嘉宾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师生就黑嘴鸥保护与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座谈交流。

镜头聚焦黄河口

在黄河口,他们考察了这片国际重要湿地,这里是黑嘴鸥在中国的第二大繁殖地。他们见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实现了中国两处重要黑嘴鸥繁殖地保护者的见面。他们与中国野生动物协会组织的志愿者们一起登上观鸟亭,看到了广袤的湿地和眼前稀疏的碱蓬,还有那在地面觅食和在高空盘旋的候鸟20多种、3000多只。众多护飞志愿者各操“大炮”,按下快门,纷纷拍下了迁徙途中的东方白鹳、大天鹅等珍稀鸟类的风采。

 

保护黑嘴鸥需要盘锦世代接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了让它的故事接续流传,黑嘴鸥保护协会邀请民间画师绘制连环画,并与景区合作创建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让孩子们了解“吉祥鸟”。而在“大众伴黑嘴鸥一起飞 环保宣传万里行”项目中,协会历时99天行程1.2万公里,对沿途11个省市的湿地进行考察,呼呼全社会保护黑嘴鸥。眼下,盘锦的黑嘴鸥已经增加到了10000只以上。对于弹指近半生的付出,“环保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刘德天如是说。

人与动物,比邻而居,共享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赢是如此美好,同时又是那么艰难。幸而有环保先锋们,幸而有越来越多像一汽-大众的企业公民一起加入。未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持续关注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凝聚各界力量,投身环境保护的事业。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