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22年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穆为民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此次活动主题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沿黄行观巨变”。
穆为民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会议宣读了《2022年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方案》,介绍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启动仪式现场
穆为民指出,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正式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今天,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再出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沿黄行、观巨变,把黄河的新面貌、工作的新亮点、基层的新经验充分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
启动仪式现场
穆为民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督促各级政府增强责任担当,持续落实落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讲好新时代黄河生态保护故事,传播好新时代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要精心组织保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采访,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鲜活起来、生动起来,进一步激发沿黄各市县干部群众的信心、干劲儿,凝聚全省上下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确保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圆满成功。
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刘金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级巡视员高欣,常委会环资工委副主任胡东利、一级巡视员邵良、二级巡视员冯建勋,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焦飞参加启动仪式。
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焦飞参加启动仪式并发言,以下是全文:
尊敬的穆为民副主任,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按照活动安排,我简要介绍一下省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情况。
黄河在河南从灵宝市入境、从台前县出境,全长711公里。省辖黄河流域地处黄河中游和下游,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涵盖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和济源示范区。2019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规划政策体系。印发了《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布了《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编制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滩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等专项规划,出台了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等标准,基本形成了省辖黄河流域规划政策“四梁八柱”。
二是狠抓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省辖黄河流域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省辖黄河流域国控断面从18个增加至35个,2022年1—8月,省辖黄河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30个、占比85.7%,劣V类水质断面稳定消除,特别是黄河干流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出省国考刘庄断面平均水质稳定在Ⅱ类,山东省给予我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流域生态功能。加强生态建设,新设立省级湿地公园47个,扩大湿地保护面积46.95万亩;建成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1268公里,黄河干流右岸生态廊道已基本贯通;南太行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总体完成,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小秦岭生态修复项目被联合国载入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典型案例。保护生物多样性,流域内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增加,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15395只,成为全国首个“大天鹅之乡”。开展生态创建,创成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2个省级生态县。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流域产业结构仍然偏重,生态系统仍较脆弱,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部分断面不能持续稳定达标,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按照省人大工作要求,积极作为,埋头苦干,统筹推进水、气、土污染综合治理,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生态环境贡献。
来源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