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提出“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2021年10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发出了“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号召。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磐安自2021年以来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努力打造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三个“有”,是磐安建设友好城市的强大底气,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首创,磐安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需要莫大的勇气,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磐安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磐安地处“浙江之心”,是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灵江四大水系的共同发源地,是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虽然制约了磐安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也赋予了该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磐安就找准了“生态立县”的定位,保持定力抓绿色生态发展。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磐安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磐安实施‘生态富县’战略路子对、认识高、起步早、有基础……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20年来,磐安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初心,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2021年,磐安森林覆盖率达83.8%,林木蓄积量693万立方米,出境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水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PM2.5平均21微克/立方米,县域负氧离子平均值超过5700个/立方厘米。
磐安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磐安县地处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以括苍山为中心的浙东山区和以天台山为中心的浙东丘陵的毗邻地带,是南北植物汇流之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全县有野生植物1612种,野生动物有4纲26目72科281种,还有我国目前唯一以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区内共有药用植物1092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的61.05%,两栖动物22种,爬行动物46种;鸟类146种,兽类6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3种、植物14种,近年来陆续发现11个植物新种。大盘山自然保护区还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七子花分布中心”,其中最大的一棵根径超过90公分,被誉为“七子花之王”。
磐安还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2021年3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虞选凌赴磐调研时对磐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创建的设想,为磐安深化“两山”实践、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指明了新的方向。同年5月,磐安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接受省厅授牌,开展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生态环境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共同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合作协议》也将“支持浙江开展磐安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列为合作内容之一。2021年10月,磐安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浙江馆线上展示。
三个“结合”,是磐安建设友好城市的有益探索
磐安编制《磐安县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建设重点任务5项、建设指标25项、重点项目16个,结合全县重点工作,在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辐射最大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生动的实践。
把试点建设与县城美丽城镇建设相结合。美丽城镇建设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补齐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2022年县城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共计38个,磐安强化统筹,将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融入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打造的总体空间格局、生活圈布局、重要节点建设、景观提升和风貌管控等各方面,在滨江景观绿道、宝龙广场、盘龙广场、海螺山、花台山、安文小学、群团中心等重要节点,通过播放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宣传片、开展专题讲座和系列课堂、布设公益广告宣传牌、鸟屋、昆虫屋和观鸟亭、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学校、主题公园等方式,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营造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把试点建设与老城区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磐安老城区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有效地连通了城区生态廊道。通过绿道建设、防洪堤美化、人行道及绿化提升、堰坝与桥梁改造、山体彩化、亮化等工程建设,改善老城区核心区块的市容市貌,助推“美丽磐安”品质山城建设。磐安在生态修复工程中融入生物多样性元素,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友好理念。在防洪堤美化和堰坝改造过程中,注重水生态修复,通过清水型水体生态修复、功能型水生植物选择与配置、生态叠水设施引鱼回游等措施强化水生态系统构建、管理与维护,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山体修复过程中,以塔山、海螺山、西山、半月山、花台山五座森林公园建设为重点,保护山体原有植被,重建植被群落,恢复自然生态。
把试点建设与未来社区建设相结合。对龙山社区开展自然化改造,打造生物多样性节点,合理提升或保持社区内绿地面积比例,选择攀爬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各类建筑物,开展立体 或垂直绿化,提高乡土物种引种的种类及定植比例,合理布设供鸟类休憩、取食及育雏的新型鸟屋、喂鸟器和有益昆虫和害虫天敌定居、繁衍的昆虫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培训 1—2 名生物多样性保护网格员 ,编制社区生物多样性宣传科普手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制定奖励机制,每年评比“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住户。
三个“+”,体现了磐安建设友好城市的最终目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笔宝贵的自然财富。在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转化方面,磐安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实施友好单元+景区提升,发掘生态旅游发展新增长极。磐安县将休闲养生旅游确立为“一号产业”,凝聚起“厚植生态优势、发展一号产业”的共识,创成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发展十佳县,“身心两安、自在磐安”的生态旅游品牌不断打响。为推动全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磐安创新形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元素融入景区改造提升,以花溪景区为试点,积极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景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5月以来,建成花溪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布设观鸟台、生物塔、蝴蝶谷等体验设施,丰富花溪景区内涵的同时提升景区吸引力。2021年,花溪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600万元,节假日村内农家乐一房难求。
实施友好单元+产业培育,打造中药材产业复苏新引擎。磐安是“千年药乡”,也是中国中药材之乡,全县共有家种和野生中草药1219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种类的68%。“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玄参、贝母、白芍主产磐安,俗称“磐五味”。县内的“浙八味”特产市场也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为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磐安将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研学一体的“智慧药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引进筛选优良品种,推广新型生产技术模式,已培养中药调剂、药膳营养等专业人才500多人,带动新增中药材种植户和加工户1000多户、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多亩。目前,磐安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7.5万亩,有中药材种植户4.9万户、从业人员7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实施友好单元+赛事基地打造,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作为磐安县冷水镇的一个小村,小章村全村150户,400多人口,曾经是典型的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经济优势的“三无”村庄。2015年,该村拆除利用废旧红木厂,建起了一个占地1600平方米的气排球馆,承办全国首届快乐气排球交流活动,尔后便一炮走红,先后承办了100余场全国、省、市、县体育赛事和各级各系统职工联谊活动。2021年,磐安又将小章村作为试点,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村庄建设,依托大盘山昆虫研究院和浙江省气排球训练比赛基地,开展萤火虫谷、蝴蝶谷、油菜花和向日葵基地建设,建成小章村运动观光基地,探索形成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如今,体育赛事基地的“网红”气质和背靠金台铁路磐安南站的优势地利,加上生物多样性友好示范和运动观光基地的“双名片”,让小章村成为了磐安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颗“新星”。目前,小章村已有农家乐24户,预计2022年将接待参赛人员和游客3万余人。
下一步,磐安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推进“两个先行”奋斗目标,以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为依托,全力打造浙中生态文明高地。力争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功能分区合理、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健康、城市景观优美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提供“磐安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