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造假”行为,建立规范、有序、公平的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

来源:     作者:百灵环保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0-18    

新闻链接:广东首宗环境监测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判决

新闻分析:环境数据质量是环境管理的“生命线”, 监测数据是否客观、真实、准确,事关科学决策、市场公平和政府公信力。近年来,第三方检测业务快速普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大量出现。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环境监测”相关企业超过25.5万家,仅2021年上半年就注册5万家,同比增长72.4%。然而,由于机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等原因,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时有发生。

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造假案件频发,原因唯“利益”二字。如本文涉案公司就是典型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为满足客户“特殊”要求,编造、篡改检测数据,提供虚假报告,助其顺利“通关”,以收取额外“好处费”,获取更多客户资源。

当前,第三方检测机构“造假”呈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花样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如近期频频见诸报端的机动车检测机构利用软件修改篡改检测数据的多起违法案件。二是涉案领域越来越广,从各地通报的案例来看,包含环境保护、食品制造、药品制造、电器制造、汽车制造、机动车检测等各个行业,就连碳排放等新兴产业领域都有涉案。今年3 月14 日,生态环境部就通报了中碳能投等4家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其他领域也有类似情况。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保真”与“打假”两手发力,坚决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一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资质认证、审核、管理。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第三方检测机构只有具备特定的检测能力和条件,并获得实验室资质管理部门颁发的资质认定证书才可向社会出具检测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无证检测、超认证范围检测、数据不准或不检测就出证等情况的发生。

二要压实各方责任。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压实排污单位和检测机构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的责任。行业内部要加强职业操守培训和约束,机构内部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强人员管理,从根源上杜绝“造假”行为发生。

三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检测机构“造假”行为。今年5月25日,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明立场:“谁弄虚作假,谁就触碰了‘带电的高压线’,我们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凡是弄虚作假的,一律严惩重罚,让他们“得不偿失”;凡是涉嫌犯罪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四要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单位“白名单”制度。“白名单”制度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的一个探索,通过鼓励企业优先考虑和选择“监测单位白名单”中的检(监)测机构,引导行业正确发展。目前,广东中山市等一些地方已通过管理办法的颁布,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单位“白名单”制度,探索严格监管和正面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以“白名单”的形式引导委托单位择优选取监测单位。

此外,还要加强多部门协作,共同推动对检测机构跨区域从事检测活动协同监管;进一步运用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执法监管的震慑力,从根本上杜绝“造假”行为,建立规范、有序、公平的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