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鸟爱好者朱海平在浙江嘉兴市海盐县秦山街道和澉浦镇交界的隐马山观鸟。从上山水泥坡道拐到山脊游步道时,发现三四十米开外的路边有一只雉鸡模样的大鸟,身体偏白色,长着硕大的尾巴,正朝更远处的一个高坡闲庭信步。虽然是第一次见到,朱海平仍能坚定迅速做出判断:“白鹇!”随即,朱海平举起相机记录。七八秒钟后白鹇便隐入了树林。此前,嘉兴曾有白鹇的目击记录,这次拍摄到白鹇,被认定为嘉兴市鸟类新纪录。
白鹇(学名:Lophura nythemera),鸡形目,雉科,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因为啼声喑哑,所以称为“哑瑞”;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唐代李白曾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清朝更把白鹇作为为五品官服的图案。
白鹇主要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在我国南部山区较为常见,浙江省内在缺少山地的嘉兴市和本就是海岛的舟山市之前未曾有记录。偏向群居,比较大的白鹇群体可能多达15只以上,小的群体可能有三五只;性机警,很少起飞,觅食的时候会时常左右张望以防止猎食者的伏击。杂食性,各种植物的嫩芽、果实、种子、花朵等都是它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繁殖期筑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每窝产卵4—6枚,雏鸟早成性,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
白鹇雌雄异色,雄鸟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雄鸟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脸裸露,赤红色;尾长、白色,两翅亦为白色。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跗蹠裸出,雄性具距,但有时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后趾位置较高于他趾。
近年来,嘉兴市海盐县(以下简称海盐县)积极开展陆生野生动物救助,严肃查处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打击非法渔业捕捞。组织巡查队伍通过定期不定期排查和拉网式巡查,野生动物迁徙、活动区域巡护里程达3680公里,共计开展各类专项行动109余次。
下一步,海盐县将继续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率先开展全域全物种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利用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强化工作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和参与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