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自2017年起连续6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专项行动。目前,宣城市已核查涉及32个自然保护地的近4000个点位,完成400多个问题的整改,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数在80以上,成为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
扎牢制度“篱笆”。宣城市先后出台《宣城市自然保护地规范管理十条规定(试行)》等政策文件,并与省级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会商,强化落实责任,有序依规管理。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市级领导担任自然保护地市级林长体系,定期开展巡查督查。在全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均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编制了总体规划,督促指导各自然保护地出台日常管护制度,建立巡查台账,真正实现了有人管、有图管的局面。制定了《宣城市生态区域违法建设等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探索建立起公众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新格局。
把牢整改效果。自2017年起,宣城市连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专项行动,明确“政府组织、行业主抓、属地整改”的原则,采取“点位双交办、问题双反馈、市县双验收”的工作方式,形成了自然保护地点位核查整改工作责任明晰的管理体系,整改合力和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建立“绿盾”专项行动“四项清单”,高标准、严要求,以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推进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到位。
补牢生态修复。为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宣城市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22年度,宣城市投资约10.8亿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82个,164座废弃矿山得到整治与修复。近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509.76平方公里,流失面积、强度持续实现“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