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初年,重修北城墙和开挖护城河,一条小河逐渐与北护城河相通,群马畜牧其间,生有蕃息,它就是亮马河!数百年来,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见证着北京朝阳这方水土的沧海桑田。
绿水青山——驼铃响,马蹄香
一声声驼铃响起,跨越河道,穿越时空,唤起古城久远的回忆……
辽金时期,北京当时的坝河为漕运河道,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而来自客商马车队在进入京城之前,则大都在东直门外的南坝河里洗马、饮马,称为晾马河。那时的西坝河、亮马河一带是水陆客商的汇集之地,旅舍店铺林立,清朝更修建了一座横跨两岸的汉白玉石桥——亮马桥。
然而因水而兴,因水而败,随着漕运的不断衰落,繁华终于走向落寞。亮马河成为一条彻头彻尾的臭水沟,亮马桥亦消散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座燕莎桥在原来亮马桥的位置忽而崛起,而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商企燕莎友谊商城在前一年落户亮马河畔,扬名北京城!
亮马河在朝阳区水系中处于“眼睛”部位,早在80年代,北京市及朝阳区开始对亮马河实施分期分段疏浚治理,其目标是“上游为观赏河道,下游为排水河道”。经过疏浚清淤、除污染源、边坡护砌、整饰两岸、步道铺设和两岸绿化等的逐步治理。2017年,朝阳区对亮马河四环以上段进行了景观提升,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朝阳区政府决定整体改造亮马河及沿岸。2021年7月,亮马河实现从三环路至朝阳湖2公里旅游通航。
近年来,朝阳区连续实施了3个“污水与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亮马河等38条市、区管主要河道的“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全区34条(段)、106公里黑臭水体和77条小微水体得到有效治理,断面水质持续向好,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改善。
生态兴而文明兴。朝阳人沿河而驻,拥河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五星饭店长城饭店和第一家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管理的五星级饭店昆仑饭店,以及之后的北京启皓大厦和宝格丽酒店在亮马河畔先后落成。
近年来,朝阳区积极调动河道周边的企业等社会力量,先后与沿线多家企业对接,开启“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六共模式。六共模式得到了沿岸22家企业的支持,大家把面向亮马河一侧的空间视线打开,从“背对”变成“拥抱”河流,让商业环境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区域综合体。2019年,借势“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北京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市内免税店在蓝色港湾正式开业,随着更多新资本、新营销方式不断加入,市内免税店有望成为免税业的新势力。
亮马河一隅。
目前,朝阳区正在打造慢行友好街区,未来,市民能从朝阳北路一路步行来到亮马河畔。这条路向南可连通朝外和CBD两大商圈,向北直通亮马河,市民沿滨河步道可至燕莎、蓝港等商圈,将是朝阳区商业规划中的一条重要通道。
漕运会衰落,时代会变迁,可从声声驼铃而来的,却早已成为刻在这方水土精神上的基因符号。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因水而兴,沿河而驻,一条10公里左右的小河一直承载着有关宜商、宜业的梦想与传奇。
二十四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青山隐隐水迢迢,亮马河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却远不只是风情水岸的靓丽风景,还承载的重要的国际交往功能性。
如果将亮马河航线比作一条玉带,站在朝阳看世界,二十四座跨河桥就是玉带上一颗颗珍珠。亮马桥站区毗邻东三环,位于燕莎商圈,日常客流以周边写字楼通勤客流和时尚购物消费客流为主。
早在1980年代,北京在亮马桥一带开始规划建设“第三使馆区”,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驻华使馆均坐落于此,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也大多集中在这里。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新规划中提出,“朝阳区东部、北部地区应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国际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区、各类国际化社区的承载地……”如今每天,单单10号线亮马桥站区所辖各车站服务的外国乘客能够达到千余人次。
在这背后是大力治理让原本垃圾遍布的亮马河基本恢复了清波荡漾、两岸绿成荫。早在2013年,朝阳区就启动了对亮马河四环以上段全面截污,2016年,对四环以下36处污水口进行治理。2022年9月,亮马河实现了从三环路至红领巾湖6公里旅游通航,有了如今的二十四桥十八景。
2023年7月,二十四桥下,无边丝雨中,友谊桥上灯光闪耀,一场国际品牌的中国首秀拉开序幕,四个国际设计师品牌的50余套时装逐一亮相,琴曲由中央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演奏,模特则来自北京服装学院。
友谊桥。
友谊桥是开启亮马河通航的第一座桥,它临近燕莎友谊商城与命运共同体广场,正寓意北京与世界相连!在没有演出的日子里,不同的肤色同样会相聚于此,大家一起歌唱生活,歌唱友谊,美好的故事于二十四桥间,在清波荡漾中不断上演……
和谐共生——问谁家,有燕归梁?
夜幕降临,二十四桥上,琉璃桥赛博朋克般的炫目灯光,却依旧吸引不了急于归家的匆匆路人。白日里,勇敢的健儿在亮马河上露出小麦色的肌肤,在皮划艇上快速前进,河畔的书店里大家谈论着未来与梦想……每当夜幕降临,有人弹蓝调,有人唱rap,有人拉提琴,但唱不完、道不尽的却还是生活与家。
夜幕下的朝阳公园。
当夕阳西下,游船缓缓驶过,人们的眼神却总被燕子吸引,雨燕成群结队觅食,伴随着阵阵鸣叫。那是朝阳公园的北京雨燕!北京雨燕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穿过数百年风雨的北京雨燕,一度因为古建筑大量减少,城市生态湿地减少,没有地方营巢。一如对于生于斯,长于的人来说,是面对飞速的发展,在褪去大都会光环后,繁华中的一度迷失,是小时候回不去的鸟叫、蝉鸣、蛙声……
近年来,朝阳区在全区各城市公园,采取悬挂人工巢箱等方式,吸引北京雨燕筑巢,让这些“老朋友”能常回家看看。穿过数百年风雨阳光的北京雨燕,在那一刹那,触动了游船上的你我,因为那是从红墙碧瓦到赛博朋克,600年历史交相辉映,不变的一点感动。如今从蓝色港湾漫步至朝阳公园,你可以看到绽放在池边层层叠叠的“新云锦”,起舞的天鹅与小憩的野鸭。根据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累计在朝阳区实地记录各类物种近1200种,包括多种国家和北京市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奥森等城市和郊野公园含有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
燕子归巢,落叶归根。晨钟暮鼓中,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面对再大的世界,也要回的家,是属于北京雨燕的生活与烟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站在朝阳公园看蓝色港湾。
路边花,桥畔柳,水中游。从蓝港望去,微风拂面,远处朝阳公园的贝壳建筑口含明珠,在夜色中闪耀!从历史中走来的古老河流,正以崭新的面貌,实现水脉、绿脉、文脉三脉合一,流淌进繁华大都会,流进朝阳人今天的生活,潺潺而动,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