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领航中国”专栏以《碧水蓝天 美丽家园》为题,对河北省邯郸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重点报道。报道视频中多次展示了新兴铸管武安本级的绿色工厂风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天蓝不蓝,空气、水的质量怎么样,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现在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的天气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平时也不怎么关注空气质量排名了,连家里的空气净化器也都搁置不用了。
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发布,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一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的蓝天保卫战在全国打响。位于京津冀区域最南端的新兴铸管武安本级,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全面开启了打造“绿色工厂”新征程。在推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科技、环保、质量、效益”之路,仅2018年,新兴铸管武安本级环境治理技改投资达8.5亿元,全面完成共计69项环境治理任务,其中,烧结机脱硫脱硝深度治理等六大环保项目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超低排放、绿色制造,彰显着央企的责任担当。
2020年12月,新兴铸管武安本级成为全国仅有的六家、邯郸市唯一一家获评环境绩效评级A类企业,全年获评“国家绿色工厂”等多项荣誉。
邯郸市生态环境部门同志曾表示,我们的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逐渐变成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这“新六强”。同时我们建立了生态大数据平台,对企业排污全方位监管,一微克一微克地抠,一定要把污染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2021年一季度,新兴铸管武安本级交出了转型成绩单:品种钢销量同比增长202%,占钢材比重由2020年末的18%提升至目前的40%。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新兴铸管产业方向的转变:从普通建筑用钢向高端精品钢材延伸。“产能不可能增加了,必须延长产业链条,向高质量要效益。”新兴铸管武安本级轧钢部二轧作业区作业长孙海潘道出了当地钢铁业的共识。
2018年7月,新兴铸管4.0智能化车间开工建设,2020年6月建成投产,突出“绿色、高端、智能、高效”四大特点,全流程设备的集中控制,完成了在数据网络信息控制下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的转型升级,成为铸管行业全球首个“智能制造”升级改造的典范。
环保就是生产力,生态与经济“双轮驱动”,新兴铸管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2021年,邯郸市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74天增加到了245天,重污染天数从98天减少到了15天,历史性退出全国后十位,一举甩掉了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
颗粒物1.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7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4.7毫克/立方米——这是2022年9月10日14时,新兴铸管武安本级超低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在线监测的实时数据。
这组数据令人振奋,它不仅符合国家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还远低于河北省制定的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超低排放标准。
“生产、环保设备运行稳定,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新兴铸管武安本级能源环保部部长辛景昌介绍,以科学治污推动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回望“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兴铸管全体干部职工持续发扬“军钢精神”,以百倍的决心和信心在大气污染防治的路上走出了坚实一步,用担当和责任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合格的答卷。未来,新兴铸管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争做“双碳行动”行业引领者。
来源:中国环境报理事会 作者: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