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慧
金山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守底线、补短板、出亮点、促发展”为主线,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守底线,厚植绿色本底
守牢环境质量底线。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重点行业VOCs2.0综合治理,制定实施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溯源排查机制,开展夏季臭氧应急管控,联合开展跨区域走航监测。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规范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持续推进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控制和预防土地污染。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累计实施治理项目214个。
守牢环境安全底线。试点开展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解决中小企业危废处置难、处置贵问题。在上海石化火灾、胜瑞公司火灾等事故中,迅速反应、科学应对,坚决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积极协调保障医疗卫生机构、隔离点、中转暂存点及方舱医院产生的750吨医疗废物安全收运处置,实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重点单位污水达标排放、街头路边的黄色垃圾袋堆放现象基本没有。
补短板,增添绿色动力
开展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2015年以来,坚持“可感受、可评估、可考核”原则,举全区之力开展了三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总投入362.4亿元,累计实施810个整治项目,涵盖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改造、废气深化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落实各类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做好“当下改”,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市级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涉及的问题,挂图作战、对账销号,不折不扣落实整改。注重“主动查”,开展区级生态环保督查试点,每年对各街镇(园区)开展清单化检查。
出亮点,擦亮绿色名片
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漕泾镇在全市首家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碳谷绿湾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枫泾镇郊野村庄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入选首批国家EOD试点。今年,金山区正在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导创建一批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社区,为建成美丽上海创造金山样板。
加强环境治理机制创新。亮一面环保屏、织一张生态网,构建“一网统管”生态环境智慧管理应用场景,着力打通数据的“采、管、控、用”。建立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强化权责明确、协同高效。通过成立“两山”议事堂等措施,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等周边地区以及上海化工区、上海石化两大化工基地,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推进标准、监测和执法“三统一”。
促发展,推动绿色转型
争当“金牌店小二”。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处罚、监管,探索“一查二劝三改四罚五公开”的环保“五步工作法”,如推行企业约谈机制,实施力度温度兼顾的包容审慎监管,突出慎罚、重改,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在完善负面清单、严把环评准入关的同时,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实施行政审批提前服务,以“一网通办”倒逼流程再造,助推重大优质项目“加速跑”。
争当“生态守护者”。大力开展“美丽湾区,我是行动者”实践活动,成立“护水讲师团”,打造“小蒋说环保”“慧如说法”等特色宣传、普法栏目,设立环境教育基地23家、生态文明修身实践点19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11家,区生态环境局成为区内首个向市民开放的区级机关,通过组织环境执法“开放日”等活动,推动全民护水、护气、护土,践行低碳生活。
2015年—2021年,金山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20.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50.85%;21个国控、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Ⅲ率达81%;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下一步,金山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协调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清洁的美丽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