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91万辆,同比增长44.5%,一举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0.8万辆,同比增长65%,实现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30万辆。而在今年9月,中国汽车出口业务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量达到30.1万辆,同比增长73.9%。中国汽车出口量激增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汽车整体出口水平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22.3万辆,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58.8万辆,今年仅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就达到了51.7万辆。更为值得欣喜的是,在出口地区上,中国车企一改以往主要出口亚洲和非洲等国家的局面,不断进军汽车发达国家市场。近日,比亚迪汽车进军日本市场,蔚来汽车登陆德国市场一举成为了海内外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不得不说,出口量的增长以及不断冲击汽车发达国家市场,让中国汽车产业出口业务掀开全新篇章。

1853年7月,数艘黑色的美国军舰,喷吐着黑烟出现在日本江户湾。在美国坚船利炮的威胁下,日本人打开了封锁数百年的国门。169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在7月,“黑船来航”的字眼再次出现在日本媒体的版面上。只不过,这次来的不是西方人的舰炮,而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今年7月21日,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旗下车型ATTO 3、海豚、海豹同时亮相日本东京发布会,预计于2023年陆续发售。与此同时,比亚迪表示,计划在2023年年底前在日本建立超过100家经销点,通过销售代理提供售后服务,建立自己的客户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在比亚迪召开的新能源乘用车欧洲发布会上,比亚迪推出了三款面向欧洲用户的车型,并开启在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国家的交付。预计在今年年底前,比亚迪还将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无独有偶,除比亚迪之外,今年10月8日,蔚来汽车在德国举行发布会,宣布将旗下车型ET7、EL7、ET5推向德国、荷兰、瑞典、丹麦四地,以“订阅模式”为欧洲用户提供服务。此外,NIO house、NIO Space、NIO Power也将全面铺设,预计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欧洲用户将能享受到蔚来汽车的产品和服务。事实上,在比亚迪和蔚来汽车之前,已有部分中国汽车品牌出现在汽车发达国家市场。吉利汽车旗下的领克品牌在2020年在欧洲市场陆续开设体验店,其中包括德国汉堡、柏林、斯德哥尔摩,比利时安特卫普,意大利罗马和西班牙巴萨罗那等;同样在2020年,赛力斯将200辆车出口至德国,之后又陆续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上市;而在今年9月,上汽大通在德国汉诺威车展期间上市了纯电MOV MIFA 9、纯电皮卡T90 EV以及电动轻卡等新能源车型。针对中国汽车企业相继登陆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曾表示,当中国车企降低对非洲、中亚等市场的依赖,由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冲击,并在欧洲市场抢占一定市场份额之后,才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核心技术始终都是汽车产业的根本,而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显然,中国汽车品牌陆续进军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与如今中国车企具备的雄厚技术实力密不可分。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技术与汽车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技术实力,技术进步成为了中国车企登陆汽车发达国家市场关键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用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完成技术升级的同时,还将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提前了5到10年。目前,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已经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势。例如,2011年,我国动力电池技术距离世界领先的松下、三星、SK、LG化学等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但今天,我国的电池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与此同时,在动力电池安全性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企业先后在电池包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加强了充电等使用环节的安全性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力创新,共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安全和使用安全。而在电机和电控技术领域,我国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三合一、多合一智能电机系统,逐渐成为行业主流。随着汽车电动化爆发式增长的趋势,智能化给新能源汽车进行了赋能,当前很多企业生产的电动车往往更多依靠智能化做卖点。从目前来看,部分单车智能技术研发企业在推进智能辅助驾驶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依托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技术,Apollo Moon在“无人化”服务方面实现了多项功能创新;长城汽车旗下的毫末智行已经交付三代乘用车辅助驾驶产品,目前已搭载超过10款明星车型;小鹏汽车的城市NGP功能已经把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升级到了城市道路。技术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技术一直都是汽车产业的向上之本,而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硬实力。依托于多年来的创新发展,技术优势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企业不断进军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底气。中国汽车企业要想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但与此同时,做强中国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样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潜心修炼,如今部分中国品牌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此前“廉价”的缺点。近日崔东树撰文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在2020年以前基本维持在15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2021年上升到323亿美元水平,2022年1-8月份已经达到314亿美元的水平。从汽车出口均价来看,2018年均价是1.29万美元,随后逐步的提升,2022年是1.64万美元,而在2022年8月达到1.89万美元。出口增长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出口暴增,而且出口数量和均价强势增长。除此之外,随着电动化和网联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随着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取得巨大成就,让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引领者;另一方面,依托于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为主要特征的“新四化”浪潮正在重塑汽车行业,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向上崛起的绝佳时机。显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新标签。而当拥有全新品牌形象的中国汽车企业出现在海外市场时,或许将成为中国汽车海外业务的又一突破口。依托于多年的积淀与创新发展,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在实现了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正在通过技术优势、品牌文化等方面的不断输出,向世界展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新形象。显然,出口业务的突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潜力。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作者:赵子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