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二十大精神我们怎么干|浙江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施晓松:推动绿色共富大美,率先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施晓松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0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3个部分。“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近十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凝练的概括。

回望来时路,碧水映蓝天透视出嘉兴一以贯之的步伐

在嘉兴,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繁星闪烁不再是奢求。居民沿着碧水河道锻炼身体、低碳骑行、野外露营成为休闲新风尚。这十年,嘉兴市省控断面Ⅲ类水体从2012年“零占比”提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2012年以前不达标到2020年开始全域达标率稳定在100%;PM2.5浓度从2013年的6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26微克/立方米;投资80亿元建成46个固废处置项目,生活垃圾率先实现“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目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正全力争创国家级“无废城市”。

嘉兴市克服生态环境禀赋差、底子薄、基础弱、治理难等问题,以生态环境质量的实质性改善回应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0年持续提升。

踏上新征程,精准聚焦阶段问题实现更生动的生态实践

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再到党的二十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和强化。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染防治所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与此同时,嘉兴生态环境质量存在着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等问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嘉兴将紧盯短板弱项,创新理念方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群众,应该从公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入手。精准抓住生态环境阶段性问题,依靠数字化改革,促使“简单问题”快速反应、快速研判、快速解决,杜绝“盲目乐观”“与己无关”“按部就班”的工作态度,在“复杂问题”上提升责任担当,嘉兴以“1726”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为抓手,围绕高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七大方面,着力完成26项任务,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注重分析“共性问题”做到“跟踪解决”,嘉兴将迭代升级“煤样一链管”应用平台,推动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强度协同全生命周期监管,打造全国样板,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争创新作为,以红船旁担当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动力

浙江是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船精神发源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嘉兴市在持续发挥生态办体制机制优势,实施九水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南湖水质从湖库V类提升至湖库Ⅲ类,透明度从20—25厘米提升至80厘米以上。在此经验基础上,嘉兴力争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世界级湖荡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地、大运河水环境治理示范段、太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工作先导区,展现美丽中国之生态美。同时,嘉兴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评选,推进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嘉兴将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统筹绿色发展与生态安全,统筹群众获得感与发展持续性,更好地以绿色转型撬动共同富裕,肩负起红船旁环保责任,推进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推动绿色共富大美,率先走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

作者系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