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让群众“有水喝”,更让群众“喝好水”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朱智翔 通讯员郑灵芝 杨鹏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07    

初冬时节,沿着大溪镇十里桃溪两岸漫步,放眼望去,人行步道沿溪蜿蜒,溪水清澈洁净,岸边美景倒映水中,一个“村洁、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跃然眼前。

浙江省台州温岭市大溪镇共有102条河(包括溪),其中市级河道4条,镇级河道72条。十里桃溪,是温岭治水美景兴业富村惠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温岭治水让环境美起来、生活富起来、群众乐起来,百姓期盼的一幅乡村振兴诗意新画卷正在温岭徐徐铺开。

治水兴业赋能

“奋进2000亿!”温岭吹响了新阶段发展号角,然而生产废水处理问题裹住了温岭小微企业发展的脚步,已然成了温岭发展必须逾越的一道“坎”。

为蹚过这道“坎”,温岭加强废水集中防控,率先建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小微企业废水收运体系。大溪泵与电机行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正是提升水质量,减轻企业成本的典范。

“大溪泵与电机行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已开始运行,该产业大多是小微企业以及家庭作坊,专门建设废水处理设施,不仅治理成本高,企业也缺乏环保专业管理人才。”位于大溪镇的台州市一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童佳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通过第三方环境服务模式签约了450多家小微企业,为它们提供全面周到、经济实惠的生产废水处理服务。

通过生产废水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大溪泵与电机行业“脱胎换骨”,实现了美丽蝶变。“以前,工厂附近又脏又臭,现在企业在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中生产。”位于大溪小微工业园区的浙江韩滨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平华介绍,不仅生产环境变美了,企业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

“过去,企业自购一套污水处理设施设备需要20万元,加上人工费等,一年单污水处理就要花费30余万元,和污水处理公司签约之后,一年不到1万元,一年能节约将近6万元的成本。”杨平华说。

据统计,生产废水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的模式,共为温岭企业降低成本2250万元,让企业废水运营管理能够真正有“出路”,卸下了企业废水处理包袱,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如今,泵与电机行业的治水模式已逐渐辐射蔓延,推进温岭全行业全领域加速实现污水统一收集、统一处理,高标准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全面实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持续提升全流域水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一条治水赋能美丽经济澎湃发展的新路已在温岭蔚然铺就。

治水美景富村

每当夏日来临,温岭方山村的长廊荷花绽放,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水系景观带、木栈道和凉亭很受村民欢迎,我们让水系的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的腰包日渐鼓起来。”三五成群的人们议论着村子里迎来的新变化,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优美的旅游带;原来的脏水洼,成了鱼虾蹦跳的景观带。”已在广州定居十余年的方山村村民张先生,在返乡后望着焕然一新的家乡,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方山村的蝶变只是温岭治水美景富民的缩影。近年来,温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保留村里原生态的景区资源和田园风光为依托,对十里桃溪等水系进行治理,串点成线推进连片造景,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一个个远近闻名、游人如织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大溪镇桃夏村便是与方山村一样,因治水而美、治水而富。

昔日的桃夏村,乌砂铸造厂遍地,桃溪“黑黑”穿村而过。依托“五水共治”工作,该村不仅让桃溪焕然一新,而且还以水为纽带,将生态河道与乡村文化、生态景观建设融为一体。

除了治水美水,尝到了“水”甜头的桃夏村依托背靠狮子山、临近方山景区的独特地理优势,积极融入方山-南嵩岩旅游带建设,并在温岭首创“股份众筹”共富模式,将乡村旅游玩出新花样。

去年年底,桃夏村就创立了温岭桃夏农业专业合作社,超七成村民按照每人2股、每股2000元自愿入股,总入股3300股,用于投资乐畔桃夏四记园项目。

桃夏村党总支书记张东升介绍,项目主打近郊“乡村旅游”,园区内设有浙江省首个裸眼VR体验馆“幻境空间”,以及卡丁车、游船、真人射击等十多个游乐项目。“今年1月初开业以来,生意比预期还要红火,依托门票、商业摊位租金等,总营收达200万多元,年底可以实现第一次分红,预计每股可收益600元。”

此外,针对低收入群体,桃夏村还推行“产业扶贫”造血机制,以镇、村两级部分补助形式,实现36名低收入村民一起参股,共享利益分红。同时,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村民在园区里从事游乐设施设备维护、停车场收费等工作,周边摊位也以降低租金等方式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

“现在,我在四记园项目中的游乐园工作,每天工钱有120元左右,比以前打零工收入高。而且我还入股成为股东了,收入更加高了。”家有两个残疾小孩的四记园“共富工坊”工作人员桃夏村村民赵先生激动地说。

治水安居惠民

太湖水库,是温岭市一级水源保护区,为了改善水库水质,太湖水库管理处几年前种植了一片红杉林。最近这几天,杉树的叶子开始发红,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市民前去观赏。

只见太湖水库水美映照景色,水净润泽植物,从源头治理到渠系管控,再到河长监管,大溪镇一系列组合拳,换来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为群众描绘美好生活曼妙画卷。

依托以太湖水库为主的一批拥有优质水源的饮用水源地,温岭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路,对农村集中供水着眼长远,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以水质、水量、水压全覆盖为标准,通过建设大溪水厂,全力推进农村供水全覆盖。

在大溪水厂,从太湖、长潭引进来的源水经过预臭氧接触池、平流沉淀池、浓缩池进行初步沉淀,过滤大量的泥沙,之后再到V型滤池,经1米厚的细沙深度过滤,获得干净的水源流入清水池。与其他水厂不同,大溪水厂的清水池不是暴露在地面,而是埋在5米深的地下,水池上方栽种绿色草坪,既增加美观度,又减少清水与外界的接触。清水池中的水进入送水泵房,分直径80厘米和120厘米两根水管,分别送往大溪镇和温岭市区。

今年3月18日,温岭市大溪至城区供水管网正式通水,实现了长潭、太湖、湖漫三大水库的联网联调,可解决城北、横峰、城东约1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温岭的供水保障能力。 

让群众“有水喝”,更让群众“喝好水”。如今,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成就,引来了源源不断的“幸福水”,汇聚成温岭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展现出百姓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