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紧紧围绕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和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两个关键目标,创新‘六步工作法’,陆海统筹开展专项行动。今年1—4月,全省入海河流断面总氮平均浓度为5.9mg/L,较去年同期改善0.07mg/L”。5月21日上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全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暨入海河流总氮治理推进会,通报全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安排部署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美丽海湾建设、入海排污口整治等重点任务。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在会上指出:“海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山东是海洋大省,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切实解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海洋污染问题, 推动‘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全力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凝聚海洋生态保护强大合力
党的二十大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
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要深刻认识建设海洋强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把美丽海湾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和基础载体,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海洋领域的积极贡献。
5月5日召开的2023年山东省总湾长会议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共治,突出问题导向、因湾施策,落实党政同责、全民共治,扎实推进湾长制工作,切实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推动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霍太英对记者说:“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山东省各相关部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研判形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做好新时代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省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海洋、畜牧等部门立足各自职责,强化协同配合,凝聚起共抓海洋大保护、推进海洋大治理的强大合力,逐步形成陆海统筹、协同共治的大格局,全面打赢了第一轮渤海攻坚战,第二轮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也有序推进。”
全省各市主动服务大局、积极担当作为,扎实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排查、监测、溯源、整治,打通了陆地海洋,建立起上下游城市责任共担、合作共治、同频共振的联动机制,为海洋污染防治作出积极贡献。
沿海各地深入落实湾长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靠上抓,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显著增强。沿海7市全部出台了海岸带保护条例,印发实施了《烟台市入海排污口管理办法》《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规章,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因地制宜探索总氮治理措施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罗辉对记者说:“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做好入海河流总氮治理是推动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的重要举措。自去年以来,山东省深入开展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专项行动,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治理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省生态环境厅专门安排济南市商河县、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等十个县区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介绍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经验。”
济南市商河县持续推进“清河行动”,多措并举改善徒骇河水质,今年1—4月,徒骇河刘成桥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水体,总氮浓度同比改善58.8%。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扩容并重,通过实施“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六大行动,灵山湾入选第一批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东营市垦利区投资8500万元,在东、西部各建设一处粪污处理中心,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小散户的粪污处理难题,通过将畜禽粪污集中收治,有效提升了河流水质。东营市利津县因地制宜建设黄河滩区人工湿地,探索出一条利用人工湿地解决黄河滩区农业种植污染的新路径。
烟台市莱州市注重实效,积极探索,在推动入海排污口整治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潍坊市昌邑市城西污水处理厂在提标改造过程中采用硫自养反硝化脱氮技术,提高了污水处理厂脱氮效能,对有效控制丰产河总氮浓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威海市荣成市实行“三长合一”管理机制,设立28人编制的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置专业管护队伍和沙滩车、打捞船、无人机等装备,形成“河湖湾联动、水陆岸共治”的海洋垃圾常态化清理机制。日照市山海天实施户籍化摸底、技术化治理和写实法验收“三步走”的工作方法,扎实推动两城街道362处水产养殖排污口整治,探索出符合地方实际的海水养殖排污口整治经验。
滨州市沾化区通过引进污水处理厂硫自养反硝化脱氮技术、建设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削减效果明显,今年1-4月,境内3条入海河流国控断面较2022年同期总体改善18.35%。临沂市莒南县通过大力整治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排和控制污水处理厂总氮浓度,绣针河清泉林断面总氮浓度实现持续改善。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刘培学向记者介绍:“在总氮治理过程中,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充分发扬‘严真细实快’作风,展现生态环保铁军良好形象,涌现了一批忠于职守、作风扎实、工作勤奋、任劳任怨的先进个人,省生态环境厅在会上对2022年全省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专项行动中表现优秀的98名人员进行了通报表扬。”
推动海洋生态保护行稳致远
侯翠荣指出,尽管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有较好基础,但还存在近岸海域水质改善压力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等问题,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必须坚定不移巩固陆海统筹治理格局,坚定不移走污染防治、生态扩容和风险防范并重的海洋综合治理道路,促进新时代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行稳致远。
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积极推动创新突破,为陆海统筹的海洋环境治理新格局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突出架梁立柱,抓好监测监管“测得准、说得清”、业务支撑 “力量强、技术硬”、协调沟通“融洽高效”等能力建设。强化协同配合,在共防共治上聚力赋能,重点放大“山顶+海洋”上下协同、“水里+岸上”部门协同、“横向+纵向”内部协同效能。在系统治理上提质增效,做到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管控风险“三管齐下”,综合施策、点面结合,推动全省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强化攻坚责任,加强入海河流总氮治理,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氮排放管控,着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总氮治理措施落实落地。加强台账管理,倒排工期,扎实推进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和具体工程。强化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核实和规范化监管,加大对入海排污口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监管。因地制宜建立海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将涉海环境风险源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重要内容,强化执法监管,防范突发环境风险。
侯翠荣表示,“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勇于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以优异成绩为海洋强省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