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致青春|北京中环智云梅桂友:化学底蕴仍在 环保情怀未改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梅桂友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12    

1977年冬季,我国中断了11年的高考恢复了。当年考生570万人,录取27.3万人,录取率4.79%。我也参加了,并收到了“大学走读录取通知书”,但由于家住乡村远离城市,与所列(选)的大学校址太远,不具备走读条件,最终没能成事。半年后,我又参加了1978年夏季的高考,这次考生610万,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开坛论道”学者易中天、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著名导演张艺谋,这年录取40.2万人,录取率6.59%,这次我被辽宁大学录取。

在大学,我学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以及稀有元素化学、络合物化学、各类化学实验等,既增长了知识,也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为我后来从事生态环保工作奠定了基础。1982年毕业,我被分配到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89年,我调转到本市环保部门工作。从学化学到干环保,跨度不大,顺理成章。我先后从事过环境监测、环境科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区划、环保“一控双达标”等工作。环保的主要专业都与化学息息相关。例如,很多污染物的监测方法都属于分析化学的应用范畴;又如,环评中化工项目的工程污染分析,以化学理论为指导就不会遗漏污染环节和污染因子,且数据科学、结论可信。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得益于化学的理论基础和环保工作实践,我有了进一步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2002年,我入职北京清华永新双益环保有限公司,履行了北京市“引进人才”手续,后进入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现在又来到北京中环智云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京后,接触的环评项目大了,眼界宽了,平台高了,进步也快了。我已被聘为中国环境报特约评论员、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评专家、国家海洋工程咨询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环评专家等。正因为此,我且学且坚持,以不辜负聘用单位的抬爱。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如今,距那年高考已经40余年了,但我的化学底蕴仍在、环保情怀未改、工作热度尚存,要继续努力、量力而行,回报祖国的多年培养。同时,生态环保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人传承。我应当和有义务做好“传、帮、带”,释放个人的智慧和经验,助力更多的年轻人快速成长,谱写新时代生态环保新篇章。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