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等生”逆袭为“优等生”,吉水治水有何高招?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刘茂林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19    

最近,江西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全省1—5月各地水质量状况,吉水县榜上有名,全省排名第5位,全市排名第2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吉安市吉水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海漪激动地说。

2022年一季度,吉水县乌江江口断面汛期总磷最高值达0.408毫克/升,污染强度4.08,全国排名第39位,被生态环境部通报。

从全国水质“差等生”到全省水质“优等生”,吉水县成功逆袭,治水有何高招?近日,笔者走进吉水县采访,解码他们的逆袭之道。

强化顶层设计,压实治水责任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聚力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确保各个考核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吉水县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强调。

吉水县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强化县环委会及其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的基础上,率先组建了乡镇环委会18个,打通生态环境保护“最后一公里”,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责任落实落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环保格局。

“组建乡镇环委会,有效填补了基层生态环境监管空白,彻底扭转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无机构、无人员、无财力的乱象,有助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孙海漪表示。

吉水县丁江镇依托环委会职能,紧盯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11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综合治理17座水库水质,持续改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从源头减少污染风险源。

此外,吉水县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到位,将总磷污染控制和削减工作纳入对党委(党组)巡察监督内容,压紧压实治水责任,全县“一盘棋”推动总磷污染治理到位。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治理水质

位于吉水县文峰镇炉下瑞丰村的瑞丰山塘,是瑞丰村群众生活、灌溉用水水源之一,水域面积3.5亩,水体总磷超标,附近群众深受其害。

“山塘里淤泥三四米深,水体状况极差,一到夏天,臭味熏天,行人绕道走。村里养的鸡鸭都有不下蛋的,鱼虾更是无存活的。”瑞丰村村民告诉笔者。

去年,瑞丰村对瑞丰山塘进行综合整治,清理淤泥5000余立方米,清除废土料1000余立方米,如今的瑞丰山塘不仅环境干净、清爽,而且水体明显好转,达到Ⅲ类水标准。

类似瑞丰山塘水体总磷超标问题,在吉水县不是个别。据了解,吉水是个农业大县,农业面源污染物数量多、分布广,“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现象突出。

针对总磷强度偏高问题,2022年吉水县制定《赣江吉水段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改善赣江吉水段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三水”共治,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推进总磷污染综合治理。

截至目前,吉水县全面关停了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建成生态循环养殖小区3家,全县污染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7.54%。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17个美丽乡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并纳入污水终端处理系统。

紧盯达标目标,实施提升工程

2022年,经过提升改造的吉水城镇污水处理厂重新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兼氧MBR膜处理技术工艺,日处理污水能力提至2万吨。

“如今,进水COD、BOD分别为109.621毫克/升、56.668毫克/升,较上年分别提高44.2%、82.8%;出水COD、BOD分别为7.554毫克/升、3.477毫克/升,实现全年达标排放。”吉水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股负责人彭春华介绍说。

经处理后的水质从不达标到全年达标,吉水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精彩嬗变,正是吉水县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的一个生动缩影。

吉水县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积极谋划推进乌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强化生活污水治理、医疗污水监管、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管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提升改造,科学、系统、精准治理水污染。

去年一年,吉水县争取中央环保资金5800万元,统筹涉水涉农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实施乌江江口水质提升项目,开工建设16个乡镇圩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完成管网清淤958公里,新建污水管网9.72公里,改造污水管网5.79公里,推动“一网”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实现“一股清水出吉水”。

强化在线监测,及时消除隐患

4月份,受持续降雨影响,吉水县境内各条河流水势不断上涨,洪水泛滥,岸上垃圾污水涌入江河。监测数据显示,乌江流域水污染强度有增大趋势。

“王发恩负责采水样,李卫红负责现场环境记录,我负责准备检测仪器。”4月的一天,乌江畔,暴雨里,吉水环境监测站站长罗春花他们坐在车里进行了简单分工。

据介绍,为了加强乌江水质监测,吉水县建立健全“晴天定期监测、小雨常态监测、暴雨加密监测”的工作机制,在乌江上游增设7个监测断面,密切关注总磷浓度变化,综合研判总磷分布源头。

“4月份,我们共采样分析水样100多个,及时排除环境风险隐患10多个,有效杜绝了雨季零存整取现象,降低了总磷污染风险。”罗春花介绍说。

与此同时,吉水县利用现有的2个国考水质断面、4个长江经济带水质断面和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赣江、乌江水质,提高水污染预警能力,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吉水县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3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28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监测点位水质全部达标。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