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作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也是应有之义。绿色发展、机关先行,全面推进绿色机关建设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强绿色机关建设,要求各级各类机关通过自身行为,对企业生产、公众生活、城乡建设等方面社会活动予以引导、干预,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比如,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实施机关,在进行大型文体场馆建设选址时,尽量选择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以便于经常性、大批量观看文体活动人员在短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系统在场馆附近集中和疏散,减少大量自驾车集中出行引起的交通拥堵、燃油消耗、尾气排放问题。
同时,还要坚持绿色办公和绿色生活。在各类办公活动中坚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导向,优先采用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环境友好产品。办公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照明灯,使用空调时设置适宜的运行温度。人员在相近楼层之间流动时提倡使用楼梯步行上下,不乘坐电梯。建立公共物品共享和集约利用机制,盘活老旧物品和闲置物品,提高公共物品利用效率。开展办公垃圾分类收集管理,规范送交处置利用。机关食堂优先采用节能环保餐饮设备,严格控制水、电、气消耗量,加强机关食堂的餐厨垃圾、油烟、噪声的污染防治。引导机关干部职工按需取用饭菜,节约粮食,文明就餐。鼓励机关干部职工上下班绿色出行,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过机关干部职工带动其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绿色机关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规范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强化大局意识、系统观念,系统谋划部署,扎实推进落实。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机关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对绿色机关建设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面动员部署,形成群策群力、同频共振的良好建设氛围。
二是法规保障,扎实推进。相关部门组织制定绿色机关建设方面的法规制度,以法治手段保障此项工作贯彻落实。把此项工作纳入相关规划计划,试点先行,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分阶段有序扎实推进。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培训指导,开展过程监控,保障资金投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大规模建成绿色机关。
三是制定标准,明确要求。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和机关工作实际,组织制定包括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指标、方法措施、资源保障、管理体系等方面内容的绿色机关建设国家或地方标准。按照分级分类和持续改进要求实施系统化、标准化管理,为绿色机关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和工作指南。
四是宣传展示,示范引领。在开展绿色机关建设过程中加强经验总结和成效评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活动,增强绿色机关建设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更多单位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