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帮扶故事|跨越重重障碍,只为找到“你”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陈榕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05    

3月9日,我接到了赴陕西参加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的通知,终于有机会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监督帮扶了,我欣喜不已。但出发前一天我开始高烧、全身酸痛无法站立,家人和同事们纷纷劝说我申请换人,下次再去。但我觉得此次学锻炼机会太难得了,我不想轻易放弃,怀揣着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和必备的药品及防护措施,踏上了古都西安。

细查排口,女将当关

3月17日上午,在咸阳市参加完生态环境部的排查工作启动视频会后,我们杨凌组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杨凌示范区开始了现场排查。

作为组长,面对此次杨凌示范区百余个点位、排查涉及岸线长度约为129.9公里的任务,每天2个小时的往返车程,我深感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迅速行动,积极部署,才能保障此次排查任务圆满完成。我带领两位组员,与属地协查员沟通后,确定了由远及近的排查路线,并前往杨陵区揉谷镇排查第一个排污口。

正是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时,排查行动开始的前一夜,杨凌迎来了一场倒春寒,气温骤降,寒雨突袭。车辆从杨凌城区一直开往郊外,驶过一条泥泞狭小的乡村小道后,终于来到环境监督执法系统推送的这个敏感点位。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墟,与卫星遥感地图显示大相径庭。原来的养牛场已不复存在,到处杂草丛生,我们一路走,一路查,终于在一处低洼地带找到了早已废弃的排污沟。为确保排查信息准确无误,我拨开一层层杂草,踩着尖锐的碎石,摇摇晃晃地慢慢走到低洼底部,确认排口已不存在后,这才放心地将信息在系统逐一填报并审核。待完成这项工作后,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是一身杂草、满身大汗。

齐心协力,查测结合

杨凌组本次系统推送排查任务共130个点位,加上现场排查还有部分新增点位,可以说,任务艰巨。在综合考虑了工作实效,确保充分发挥组员力量等因素,我作出兵分两路的决定,分头行动,齐头并进。

3月18日下午,当我们其中一组排查到渭南大桥大坝下游70米处一排口时,发现该处排口在河堤斜坡中断,现场核实该排口为注水溢流口,水量大概有1500立方米/天。为更好地了解水质情况,组员蒋鸿鸣首当其冲,翻越防护栏,顺着护堤斜坡小心地往下移动,慢慢接近排口,顺利采到水样。与此同时,我已把快检包打开,做好了检测准备。根据当日上午机动组老师刚传授的“8545”检测时间长短及“先、后、混”的试剂加入要求,按照氨氮、总磷、COD顺序一字排开,一个人加试剂,一个人加水样,齐心协力,高效完成了该排口水质快速检测工作。

由于当地配备的水质快检试剂只有一套,只能保障一组人员的现场检测需要,另一组只有把现场水样先行采集,晚上带回宾馆后再行检测。尽管大家白天跑点位已经非常辛苦了,但是我们还是马不停蹄地把当天带回来的3份水样逐一检测,pH、氨氮、总磷、COD,一项指标都不马虎。

跋山涉水,一往无前

“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是连接水里和岸上的关键节点和最后一道“闸口”,只有摸清了黄河排口的底数,才能抓住黄河污染治理的“牛鼻子”。作为一位有着18年党龄的老党员,面对小组排查点位多任务重、路途远且险峻的局面,我责无旁贷,挑大梁、勇担当,河岸边、沟渠上、杂草丛,都留下了我们矫健的身影和坚毅的步伐。几天下来,找排口、查溯源、采水样、测水质,杨凌组成员通力合作,截至第四天已完成排查任务的88%,实属不易。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和组员们始终坚持“有口皆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排污口”的原则,顺利完成此次排查任务。针对当地普遍存在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理想、河道内堆放生活垃圾的现象,也及时移交给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处理,避免生活垃圾腐烂后产生的渗滤液对地下水和河流造成污染。为统一、规范黄河全流域入河排污口贡献江西环保人的力量。

作者单位:南昌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