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 | 安长明:每个塞罕坝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

来源:     作者:百灵环保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0-21    

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这次来北京参会,带了两样“宝贝”:一件白色短袖上衣,是建场60周年特意制作的纪念衫;还有一组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秋日照片。

安长明拿出照片,记者立刻被秋日塞罕坝的色彩斑斓吸引。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以集体名义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安长明作为林场代表接受表彰。同年,林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

面对续写绿色传奇的重任,塞罕坝会如何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二十大召开期间,安长明接受了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

安长明带来参会的塞罕坝秋日景色照片。林树国摄

传承一种精神

秋天,是塞罕坝最好的季节,满是醉人的颜色。暖暖的阳光穿过云朵洒进树林,光线顽皮地在林间和人们的目光捉着迷藏。蔚蓝、火红、金黄,时间仿佛打翻了调色盘,让眼前的一切如此迷人。

但安长明却无暇欣赏这片他早已熟悉的景色:“林场已进入高火险期,需保持高度警惕。这片林子建成不容易,必须守护好。”

这句“不容易”,源自于三代塞罕坝人60年扎根高原荒漠,矢志不渝造林绿化,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的成就;

这句“守护好”,承担着“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和把林场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国有林场的使命。

安长明说:“老一代塞罕坝人的人生,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们新一代塞罕坝人,要秉承塞罕坝精神,再接再厉,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造林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这代林场职工深入调查研究,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向最后的“石头山”进发。

图为安长明在林场工作。林树国摄

安长明说的“石头山”,其中就包括千层板分场马蹄坑营林区驹子沟。

“驹子沟土壤贫瘠,属石质阳坡地块,偏远无路、苗木运输难、石砾多整地难、坡陡栽植施工难、少土保墒难、贫瘠成活难等技术和自然条件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回忆起曾经的困难,安长明历历在目。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采取肩扛、马拉、驴驮等最原始方式送苗,用镐刨、钎铳、客土等方法人工刨制鱼鳞坑,在一次次的摸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完善的攻坚造林技术体系,打赢了增林扩绿攻坚战,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加了森林资源数量和总量。”安长明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完成攻坚造林10.36万亩,全场石质山坡全部实现绿化,造林成活率达到98%。

当好一面旗帜

在安长明的记忆里,有一个人对他来说分量很重。

“林场有一位叫王凤明的共产党员,舍己救人牺牲,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说起王凤明,安长明眼里隐约闪着泪光。

在林场工作十几年里,王凤明的工作岗位换过四、五回,最苦、最偏远的林场他都干过。曾有人问他,刚干出成绩就调离,你就一点想法也没有?

他憨厚地笑着说,我是个党员,党让干啥就干啥,干啥也得干好。2005年,一位工人在清理水井时遇险,他第一个跳下井去救人,不幸以身殉职,年仅50岁。听到这个噩耗,许多人痛哭失声。

“王凤明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没有说过一句感天动地的话,但在塞罕坝人心里,他永远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安长明动情地说。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而王凤明的精神也成了塞罕坝人心中的一面旗帜。

去年8月,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指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我们的前辈解决了这片森林的有无问题,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浓浓的绿色。塞罕坝林场职工有一句口头禅:‘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不是能耐;能够还祖宗账,留子孙粮,那才是本事’。”安长明说。

“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半个多世纪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抚育好、管理好、保障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继续书写绿色传奇”,已成为安长明和所有塞罕坝人内心坚定的信念。

做出新的贡献

天高云阔,空气清新。站在高处远眺,塞罕坝百万亩林海在风的吹拂下,荡漾起阵阵“绿色浪涛”。远处林下草原草木丰茂,凉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里有了具体画面。

图为塞罕坝机械林场航拍景色。林树国摄

在安长明心里,不管是“地球卫士”还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都已是既往成绩。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新任务,塞罕坝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

“我们制定了二次创业十年规划,谋划实施包括塞罕坝精神宣传教育工程、森林草原“防火墙”工程、自然保护地系统化保护工程、林草生态价值转化工程等八大工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安长明说。

“每个塞罕坝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安长明笑着说:“我们力争到2030年,全场有林地面积达到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6%,森林蓄积量达到1400万立方米,形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在增强碳汇能力方面,塞罕坝大力开展生态产品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研究,探索生态价值实现的“塞罕坝路径”;力争将塞罕坝林场林业碳汇交易融入北京碳市场;大力推进已备案碳汇项目核定签发等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们塞罕坝人深受鼓舞。置身其中,我为党的辉煌成就倍感自豪。”安长明心潮澎湃:“塞罕坝林场一定全面贯彻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塞罕坝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王珊 通讯员张扬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