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多年来,部分区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特别是废弃的历史遗留矿山,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为全面系统摸清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生态环境部近期启动了全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为加强对各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指导,按照生态环境部综合司部署,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与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技术指导组,于2022年10月赴四川省开展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技术指导与现场查勘访谈。
四川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红原、石渠两县列入本次调查评价的73座矿山海拔高达4500米以上。进入10月的川西高原气温骤降,雨雪不断。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刚刚辞别内地溽热天气,就提前结束十一长假,脱掉夏装换上冬装,毅然奔赴雪域高原。因高原缺氧、气温陡降,每位组员身体均出现不适,加上面戴口罩,人人呼吸不畅、个个“不善言谈”,现场查勘与访谈步履维艰。
为克服高原缺氧、雨雪等恶劣条件影响,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指导组6名党员分别成立了甘孜州和阿坝州党员攻坚小组,以老一辈革命家的信念为精神坐标,树立“平时看得出来,困难时站得出来,危急时豁得出来”的党员标准,强化责任担当,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地方同志齐心协力、互勉互励、攻坚克难,一步步登上雪域高原,深入叠叠云山。
开展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是完成《关于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8号)的具体行动,更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探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为保质保量完成帮扶任务,党员攻坚小组只争朝夕、奋蹄扬鞭。
2022年10月8日下午,党员攻坚小组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及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座谈交流,充分沟通了工作方案、进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10月9日—14日,党员攻坚小组分赴甘孜和阿坝两州,对现场查勘访谈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就矿山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座谈,及时发现了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交流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并在工作中锤炼了“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
此次赴四川省开展技术指导和调研,是在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的统一组织下,首次开展的现场技术指导与帮扶工作。通过深入一线与基层调查单位人员协同工作,梳理总结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谋划探索解决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的技术方法、管理制度和规划方案,为黄河流域其他省(自治区)开展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派驻技术组,全面开展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调查评价帮扶指导。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燕守广 张绍峰 张亚 张可桂 游广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