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紧扣改善环境质量的主线,大力推进环评审批便民化改革工作,全面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能。2022年,全市环评审批数量145件,其中市级审批11件,92.4%的事项由县区审批,登记表备案431件,75%的建设项目实行备案制不再进行审批,有力助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追赶发展。
精简调整优化,最大幅度简政放权。靠前做好环评审批“瘦身”改革,不再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行业预审、水土保持等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按照四个一律取消的要求,精简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申请材料,只保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本和申请书,其他申请材料全部取消。实行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三挂钩”,重点审查项目规划符合性、污染防治可行性、环境影响可接受性、环境风险可控性及环境问题整改情况,严把项目准入关。
流程再造提效,最大限度减少环评审批。认真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制定《定西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整改方案》《定西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审批时限、审批流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按照严格审查精简高效的原则,将建设项目分为A、B类,按类别执行不同的审批流程,有效压缩审批时间,实现“一窗受理、集中服务”改革。
主动介入服务,最大程度压缩审批时间。通过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网络视频评审等方式不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重点指导建设单位优化项目选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理,切实保障相关建设项目及早落地实施。同时,及时公开审批信息,根据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定西市生态环境局对建设项目受理、拟审批及时在单位网站进行公示,作出审批决定后依法进行公告,全程公开项目审批信息,实行“阳光审批”。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徐军 汪蛟
责任编辑:张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