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完成了全国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工作,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肯定了常德市“蹚出了一条新路子”。常德市生态环境系统在环评制度改革上是如何探索并形成“常德速度”的?
“过去,环评审批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现在1天就办完了,真是太快了。”近日,常德德盈环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邓翔对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
近两年来,在常德这样的画面屡见不鲜。2021年,常德市被生态环境部选为全国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城市,并率先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试点工作。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被选为试点单位,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间分别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常德的环评速度成为全省的标杆,得到企业家们一致好评。
环评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内容十分专业、审批时间较长,一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拦路虎”。常德市生态环境局以此次试点工作为契机,构建“宽进严出”的新审批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审批速度,让企业家获得实惠,助力常德高质量发展。
创新承诺制审批,释“放”审批效能
落户常德经开区的昆宇储能项目就是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的受益者。2021年,项目签约后,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环评审批,随后又很快拿到排污许可证,项目顺利投产。截至目前,企业已经完成产值1.9亿元。
常德昆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其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是常德市引进的重点项目。企业相关负责人张立辉介绍,该企业在山东省、黑龙江省都有生产基地,但每次项目的环评审批都十分费时,没想到常德市环评审批速度如此之快,这为企业的发展抢占了先机。
“过去,环评审批的常规步骤包括窗口受理、评估、公示、审批四道程序,承诺审批时间是20个工作日。”常德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主任游子荣说,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后,对符合产业政策、园区规划和“三线一单”的项目进行承诺审批,审批人员仅需对企业报送的报批承诺书、环评文件进行初步审查即可受理,审批时限缩减为1个工作日。
目前为止,常德经开区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项目28个,常德高新区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项目11个,不仅提升审批效能,还广获企业和园区的好评。
2022年7月,鉴于国家级园区在试点告知承诺制审批过程中取得较好反响,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常德市省级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简化审批工作方案(试行)》通知,明确省级工业园区进一步简化环评内容和审批程序,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公示,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决定。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减至6个工作日,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各省园区级共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31个。
环评审批事项后置,理顺“管”理机制
环评审批是项目建设的前提,也是经济发展中守护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1个工作日完成审批,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是否会使这道防线“缩水”?
这次改革试点就是要简化环评审批,强化排污许可管理,从审批程序上、技术方法上、日常管理上实现两项制度的有机衔接,推动环评和排污许可高度融合,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游子荣解释,简化准入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这才是改革试点的深层目的。
过去,环评审批须取得排污权才能审批,排污权交易因涉及总量计算过程需要技术审查及流程审批导致办理时间较长,这与告知承诺制简化审批原则不相符。在此次改革试点过程中,常德市在环评审批阶段取消排污权交易总量的计算,将其设置在排污许可技术评估阶段,理顺了管理机制,缩短了审批时间。
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审批的“生命线”。由于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不对环评文件进行技术评估和审查,环评文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为此,常德建立了排污许可、环评联审制度,在排污许可证申请阶段,对所有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的项目开展排污许可技术评估。专家组将对排污许可申请表及环评文件等材料进行评估。达不到评估要求的项目将不发放排污许可证,该项目也就无法投产。
2022年5月,常德市制定了《常德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将技术评估经费纳入市财政足额保障。据悉,截至9月,常德共组织恒安纸业、海利化工、昆宇储能等二十余个建设项目排污许可技术评估。
念好环评审批“三字诀”,提升“服”务水平
环评审批“常德速度”的背后,凝结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为“放管服”改革默默付出的汗水。为优化营商环境,市生态环境局念好三字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一个“放”字。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能放全放、急需先放”要求,下放了90%的环评审批项目。目前,全市除“两高”项目等上级明确要求不能下放的项目外,其余项目均已经下放到位。今年来,全市环评审批项目有151个,其中区县(市)分局审批项目达到125个,市本级审批项目仅有26个。
狠抓一个“集”字。近年来,常德市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审批服务工作要求,强化“一门一窗”服务,环评审批、辐射许可、排污权交易等21项生态环境领域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入市民之家服务窗口,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均已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办结”。
巧用一个“减”字。市生态环境局严格按照“四减五个一律”要求,出台了《常德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项目目录》《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流程》,全面规范环评审批流程,大幅减少审批环节和内容。以常德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常德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技术评估经费保障的通知》。明确全市环评审批项目环评文件技术评估费用由财政承担,环评机构在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合同时,不得收取技术评估费用。从对今年151个环评项目环评文件组织的技术评估来看,累计为企业降费减负200万元。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刘立平 通讯员杨力菲 黄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