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缺乏适用推广技术,综合利用率还相对较低……”
“秸秆离田奖补机制不到位,离田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企业对于秸秆原料化、能源化项目投资积极性低……”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秸秆全域禁烧管控难度……”
11月16日上午,会议室内,吉林省相关厅局会同有关专家,针对吉林市秸秆离田补助资金不足、综合利用成本高等影响秸秆出口的问题,与吉林市相关职能部门同志正在热烈讨论着……
——这是吉林省组织开展2022年度生态强省建设督导帮扶工作的一个侧影。
“此次督导帮扶,紧紧围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制度‘3+1’体系,推动地方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站位”,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孙铁告诉记者,以此行动压紧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切实解决各地在生态强省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提出的61项具体问题,已逐一明确解决措施,形成了一张清单、一套建议和一份台账。督导帮扶实现了从地方不明确如何入手开展工作、成效不突出,到省里拿出方案指导、调度、督促地方落实工作的转变。
强指导、明责任、勇担当
2021年,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重大意义、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立足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适应振兴发展新要求,是吉林省推动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2年,为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全省生态强省建设推进大会上提出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强力度,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这是吉林省建设生态强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加快建设生态强省这一目标,吉林省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生态强省建设督导帮扶工作。
由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等10个部门以及生态经济、生态环保、生态安全等领域10余名专家组成的5个帮扶工作组,分赴9个地区完成实地帮扶。
生态环境质量更优是生态强省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工作组将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督导帮扶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既当督导队,又做宣传员,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方面,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建设生态强省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全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具体阐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方式方法,推动地方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
抢时间、抓进度、提效率
11月10日至18日,吉林省生态强省建设督导帮扶第二工作组,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韩良一行8人,先后到四平市、吉林市开展生态强省建设现场督导帮扶工作。
据工作组向记者介绍,在四平,他们先后深入中核四平污水处理厂、西湖湿地、南河湿地公园、梨树县秸秆离田现场,查看了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情况;在吉林,实地踏查了冀东水泥磐石公司、宝山肉牛养殖场、磐石市垃圾发电厂、吉化120万吨乙烯项目现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松花江热电厂等处。期间,听取了企业和项目方关于设施运行等情况的介绍,并对有关工作进行了指导。
九天时间,马不停蹄。深入基层一线,积极推动生态强省建设步伐。韩良说:“工作组本着多看一些点位,多体察一些难处,多解决一些问题,多推动一些工作的思路,边帮扶边督导,深入推动生态强省各体系建设。”
帮扶过程中,各工作组主要采取现场查看、调阅资料、交流座谈等方式,围绕政策把握、资金使用、工作执行等关键环节,帮助地方梳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政策性问题,对标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先立后破,打破瓶颈;对资金性问题,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着力拓宽资金渠道;对工作执行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压实责任落实。
延边州政府副秘书长厉峰告诉记者,延边州在深入贯彻落实生态强省建设工作中,争当生态强省建设“排头兵”。“针对延边州提出的问题,工作组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明确帮扶措施,并持续跟踪、调度,推动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督导帮扶工作落到了实处。”
履职责、善协作、抓落实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帮扶工作更加具体和细化,工作组针对61项问题以序号及列表形式清晰呈现,逐一明确目标任务、解决措施以及具体负责落实的责任单位,形成了一张清单、一套建议和一份台账。
一张清单,即生态强省建设督导帮扶清单,汇总各地具体问题,分项明确帮扶措施,梳理帮扶成效,持续跟踪调度。
一套建议,即以“吉林省加快建设生态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向各地政府印发帮扶建议函,针对问题逐一提出解决建议,提出工作要求,加强整体指导。
一份台账,坚持挂账销号管理,实施联络员制度和日报制度,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体现担当和作为,以一跟到底的决心和行动,确保问题解决到位。
“以前,地方工作不系统,针对性不强,整体效果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今年,由省里统筹,省市县全方位联动,找到症结,看紧、守住并破解问题。”梅河口市政府副市长、梅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孙士岩说。
这样一来,地方不仅知道要做什么,做成什么样,而且明确了如何做、谁来做。工作有了参照,发力就有了方向,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省生态环境厅针对环保产业发展乏力的问题,提出了十四条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环保技术合作和科研院所对接服务;省工信厅系统介绍了“专精特新资金”“绿色工厂”评定、“高质量发展资金”等多项激励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实施升级改造;省能源局提请省政府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帮助长春市解决“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批复问题;省自然资源厅组织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申报矿山修复国家试点示范项目;省林草局按照“事权划分”原则,推动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湿地认定为省级以上重要湿地,由省级以上财政解决资金问题,切实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孙铁介绍,工作组切实发挥指导作用,全力帮助地方解决突出问题。“针对地方提出的问题精准作答,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当场研究解决;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即刻着手,限时解决;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明确责任,持续跟踪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