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赶到!”核安山西—2022辐射事故应急演习在太原举行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高岗栓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22    

“报告!今天在我市中辐院院区运输的1枚铯—137放射源暴露、1瓶碘—131液体瓶破损。请求应急支援!”

“注意自身安全,做好现场警戒,我们马上赶到!”

“是。”

由太原市政府和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核安山西—2022”辐射事故应急演习近日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举行。这是太原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辐射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太原市副市长程永平任应急演习总指挥,并宣布“核安山西—2022”辐射事故应急演习开始。

3.jpg

“核安山西—2022”辐射事故应急演习指挥部工作有序进行

据介绍,一辆载有辐射源的运输车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与一辆货车发生碰撞。由于放射源容器盖子安装不牢固,造成放射源容器从运输车上跌落破损,导致铯—137放射源暴露和碘—131液体瓶破碎,放射性物质洒落。

按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要求,该单位立即启动企业应急预案,并向太原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太原市政府在收到太原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后,立即启动太原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记者在演习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拉起了警戒线,技术保障组立即利用巡测车、背包式搜寻系统、环境γ剂量率仪等仪器展开现场辐射巡测。

在确定大概位置并实施出入口控制后,放射源定位工作展开:利用机器人搭载背包式搜寻系统初步确定放射源位置;利用长杆γ剂量率仪精准确定放射源位置并标识;利用核素识别仪进行核素识别,最终确认为运输的放射源铯—137。辐射场环境下,人员如何做到区域的防护操作及探查?在演习现场,远距离作业机器人被派上用场。据悉,该机器人具有自由度很高的机械臂,可抓取15公斤的物件,可在高辐射场环境下连续工作超过30小时,超过150米的有线作业距离,可确保作业人员安全。通过获取事故现场的图像视频信息,应急人员远程操控,顺利将铯—137放入应急源罐中。

1.jpg

去污机器人工作场景

洒落在地上的碘—131污染如何清除?去污机器人派上用场。针对碘—131瓶碎片污染物,现场处置组根据表面污染监测数据制定了去污机器人作业路线。去污机器人平台载带的核用真空吸尘器对沾污区域的松散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含尘污染气流经气流导向管全部进入集尘袋,封闭收集大部分放射性粉尘等松散污染物。收集完毕后,为彻底清除污染物,应急处置人员在污染范围喷洒凝胶,固定后进行剥离,并放入放射性废物回收袋中。

利用γ剂量率仪开展现场辐射监测;利用表面污染仪开展现场表面污染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回收后的现场环境,其监测数据达到了环境本底水平。

2.jpg

工作人员利用长杆γ剂量率仪精准确定放射源位置并标识

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文斌表示,此次演习重点演练了事故应急报告、预案启动、信息传输、信息交换、污染区域划定、公安交通管制、医疗卫生救护及公众沟通和应对舆情、应急处置、应急终止等内容,全面检验了辐射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和执行程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完备性,进一步提升了太原市辐射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和水平,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目的。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