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包存宽: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环评应协调好四大关系

来源:     作者:百灵环保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23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环评,应着重于协调好人与自然、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政府—企业—公众四大关系。”12月23日,复旦大学教授包存宽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展望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这样表示。

包存宽认为,新时代的环境问题超越了单纯的技术问题,其属于经济、社会、伦理及道德或者政治问题的范畴,呈现综合性与复杂性。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括解决很多过度开发和污染引起的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问题,也包括对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等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对优质生态产品的要求。

基于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环境需要,包存宽强调环评应着重于协调好四大关系:

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存宽认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管控好自身的行为,尤其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进行充分、有效的管控与约束、规制与调整,把人类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之内,而包括环评在内的各类评价或评估,就是确保人类社会经济决策等活动生态环境合理性的政策工具和制度安排。

其次是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对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等开展环评时,应以“是否促进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效率”作为评判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生态方式、生活方式的依据。通过环评更好地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转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再次是资源、生态与环境的关系。环评除了可减缓不良环境影响、预防环境问题发生,还应守住生态安全底线与环境风险红线,提高、优化生态功能与环境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更高环境质量、更优生态产品的需要。

最后是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关系。通过环评,促进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形成既相互制衡又互为支撑的合作治理框架。政府做好环评制度安排,严格环评执法,进行环评质量监督及环评市场规范;环评机构和工业企业遵守环评制度和市场规则,并自觉行动、自我约束,对其生产经营行为、环评服务行为及其不良后果负责;公众、社会组织(含各类行业协会)通过违法举报、参与环评过程及环评制度的制定等方式,依法参与监督。

包存宽表示,应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转化为各类决策及其评价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以环评制度的合法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服务环评本质,以包容性与可问责性保证环评的生命力,同时以环评为中心,整合其他各类评价、评估,形成重大决策的综合评价体系。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温笑寒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