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 应对气候变化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工作,率先建立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双控”机制,先行先试协同推进能源节约、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规划主要目标均超额完成,能源活动碳排放进入达峰平台期,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但北京市作为特大型城市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51℃,高于全国同期增温速率。气候变暖叠加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北京市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夏季极端降水更集中、强度更大,冬季干旱加剧,降雪少。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灾害、健康威胁、资源损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首都应对气候变化任务艰巨。
“十四五”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的关键窗口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式,能源低碳高效利用成为关键,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为发挥首都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的目标,对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北京市继续将节能和减缓气候变化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把适应气候变化作为检验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把节能降碳工作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是要通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应对气候危机,由资源依赖发展转向技术依赖发展,推进全球新一轮绿色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疫情后经济实现“绿色复苏”。作为首都,2023年要充分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快速占领低碳技术制高点,努力培育新能源技术集成、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氢能等新增长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十四五”前两年北京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将较2020年低点出现恢复性反弹。因此,北京市要实现能源和碳排放控制目标,需要克服新能源资源禀赋较差、技术成熟度不足、成本较高等诸多困难,持续优化电力结构、供暖模式、出行方式、车辆结构,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更大的区域谋划布局绿电供应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政策环境。持续开展创新技术研发应用,尽快推动能源系统在清洁化的基础上实现以电气化和脱碳化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低碳转型。在碳达峰碳中和实践进程中探索出北京经验、贡献北京力量,确保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