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统筹 系统施策 江苏深入打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媛媛 杨庆伟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9-09    

眼下正是鸟类南迁的高峰期,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东凌沿海湿地,数万只鸟儿齐聚。勺嘴鹬、黑嘴鸥、小青脚鹬……沿海生态修复让珍稀物种从昔日的“神奇偶遇”变为如今的“常来常往”。

近年来,江苏省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全力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狠抓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近岸海域水质稳中向好,总体呈现改善趋势,2020年、2021年、2022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分别达46.3%、87.4%、88.9%,提前完成“十四五”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65%的工作目标,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好跃然眼前、蓝图照进现实。

“9+2” 做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排头兵”

2022年,江苏省出台《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加快解决存在的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切实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为此,江苏省在近岸海域建立“9+2”攻坚体系,实施九大攻坚行动与两项建设任务——包括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沿海城市污染治理行动、沿海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行动、海水养殖环境整治行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行动、岸滩环境整治行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流域海域统筹治理行动,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监管能力建设与美丽海湾建设。

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抓落实。“扎实推进陆海统筹,强化源头治理,每月调度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总氮浓度,逐一分析原因,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并将总氮指标纳入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标负责人责任体系,整合各方力量,压实工作责任,构建长效工作沟通机制,扎实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污染的治理与管控。”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处长常新风介绍。

独行快,众行远。江苏印发《江苏省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和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展近岸海域总氮、总磷、COD量化削减工作。与此同时,江浙沪三省市签订《长江口—杭州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协同推进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历经一年,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如何?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2022年,江苏近岸海域95个国控水质监测点位中,达到或好于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的海水面积比例为88.9%、三类面积比例为6.6%、四类面积比例为2.8%、劣四类面积比例为1.7%。优良海水面积比例超过国家考核目标25.5个百分点。全省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优,国考入海河流断面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为93.9%,较2021年提高6.0个百分点。

“1+N” 当好美丽海湾制度体系建设“先行者”

中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心节点、中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在盐城条子泥湿地,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这个“国际机场”。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与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前往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开展2023年秋迁的首次鸟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水鸟总数创栖息地设立以来鸟类数量单日最高纪录。

美丽海湾建设是“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早在2021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美丽海湾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对全省美丽海湾试点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立足江苏“滩多湾少”的海岸特征,结合沿海地区不同的自然本底条件,针对性地提出了滩净型、生态型、亲海型三种美丽海湾建设类型,明确了全省美丽海湾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23年,江苏印发《美丽海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率先提出分区分类分梯次推进的建设思路,建立美丽海湾“1+N”的建设布局,明确23个湾区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措施,因地制宜实施“一湾一策”的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此外,江苏印发《江苏省美丽海湾省级示范项目奖励办法》,通过财政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沿海市县开展美丽海湾建设的积极性。为保证美丽海湾建设成效,制定出台《美丽海湾试点建设管理办法》,对美丽海湾试点建设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2023年6月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制定了江苏省级美丽海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为全国美丽海湾建设提供了江苏模式。

建美丽海湾,是民之所需、民之所向。“到2025年,江苏海洋环境质量稳定提升,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滨海湿地得到保护修复,公众亲海体验感得到提升,海湾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持续加强,完善的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的管理制度得到基本建立。”常新风说。

高标准 抓好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牛鼻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深做实、见行见效意义重大。

江苏省是全国唯一坐拥江河湖海的省份,“环境美”一直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内涵。强化源头治理,江苏主动作为,牢牢抓住入海排污口这个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牛鼻子”,高标准推进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沿海三市投入无人机22架,总计飞行航测面积2500平方公里,获取相片14.9万张,投入排查人力40组,行驶总路程16万公里,现场拍摄照片4万余张……

这些数字见证了2019年,江苏省主动作为,按照生态环境部在渤海地区开展的入海排污口三级排查试点模式,逐一现场踏勘,保证了入海排污口的排查质量和应查尽查。一系列技术规范先后出台,全省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圆满完成,江苏省成为环渤海省外最早完成入海排污口全面排查的省份。

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江苏省扎实开展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并建立了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2021年完成全部入海排污口的监测溯源工作,在排查、监测、溯源的基础上,按“一口一策”工作原则,实施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截至目前已完成80%的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计划2024年完成全部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

天蓝海阔,澎湃逐浪。“坚持治污攻坚走在前、制度建设走在前、基础研究走在前,在以高品质海洋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上树立江苏样板。”新征程上,江苏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陆海统筹、综合施治,以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统领,深入打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确保近岸海域水质稳中向好。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