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星链+”行动让治污不留死角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余常海 程竹青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0-12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重庆市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其中就包括加强生态保护和推动绿色科技的发展,成为推进美丽重庆建设的核心力量。

今年3月,重庆某条河流出现水华现象,河流水质明显下降。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廖伟伶及其团队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并发出了监测预警,避免了该河流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廖伟伶及其团队是如何发现相关问题的?

“我们是通过长江上游重点流域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监测系统发现的问题。”廖伟伶介绍,这套系统是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借助卫星天眼帮助,构造感知时空网络,结合无人机与地基高光谱设备,实现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效监测。

“星空地”技术让查污变得更加高效。余常海摄


高分卫星、无人机、地基高光谱监测设备,一张为监管长江上游重点流域水环境而结成的“星链+”网在重庆铺开。

高光谱监测仪 由点到面动态监测

金秋十月,在重庆两江新区棕榈泉生态公园内,一场水生态环境质量快速监测演练正在进行。一旁的地基高光谱监测设备固定在湖边,进水管深入湖中。

“地基高光谱监测设备主要是通过高光谱遥感影像对水体颜色变化及疑似污染水体识别进行研究,”廖伟伶介绍,水体中不同物质的组成及浓度的变化会引起水体颜色的变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感知水体的光谱特征进行精确计算。

据介绍,这套设备可以对水面温度、叶绿素a浓度、浊度以及黄色物质浓度、COD、透明度等指标开展常态化监测,实现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健康、湖库水华、黑臭水体等常态化监测。

与地基高光谱监测仪针对重要点位的水质监测不同,搭载着高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在突发水情中显得优势十分明显,可以对较大尺度的水域进行同步监测,而卫星遥感在有利气候条件下更是将污染牢牢锁在“天眼”中。“这套由点到面的水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方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的大尺度、高便捷、快响应的要求。”廖伟伶说。

监测成本低、效率高、范围广

与传统监测相比,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监测技术有哪些优势?

“以前我们对水质的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耗时长,特别是位于悬崖峭壁边采样点位还得依靠船只前往。依托这套系统,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监测,同时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监测效率。”廖伟伶说。


大型无人机可拥有更广的排查区域。余常海摄


“这套设备的铺设成本远低于传统水质自动监测站,所以更有条件推广。目前这一技术已应用到梅溪河、大宁河、璧南河等多个流域。”廖伟伶说,接下来,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将持续开展“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研究,实现对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的场景应用与数据增值,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驾护航。

多项研究应用于改善区域水、大气环境质量

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全市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森林覆盖率达到55%。截至7月31日,重庆今年优良天数累计186天。碧水蓝天正在成为重庆“高颜值”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监测技术只是重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科技支撑”的缩影。

据介绍,目前,重庆有中国环科院首个区域分院——西南分院,引进多个知名院士团队来渝开展减污降碳研究;“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全过程大气污染防治支撑技术集成示范”等国家重大专项成果支撑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并形成示范,市生态环境局每年投入超1000万元支持开展科学研究,多个项目成果已应用于改善区域水、大气环境质量。协作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减污降碳与绿色智能装备制造产学研中心城”,协作国家团队系统性促成国内先进环保科技成果在渝转化落地。

“下一步,重庆将积极探索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加强跨部门多学科协同攻关,不断完善‘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系统治污’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实用技术和‘拳头’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增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科技标准处处长张懿说。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