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天的到来,天气的变冷,又到了山区村民晒红薯条的季节。“以前红薯条主要是做起来自家吃,送给亲戚朋友一些,现在已成为一些村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从去年开始我通过抖音自己做主播,销量大幅度上升……。”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水背下自然村村民谢海燕一边忙着手中的话,一边开心地说。

在谢海燕家里,前来帮忙的亲戚正忙着刨红薯皮。当日阳光充足,谢海燕把一些蒸好的薯条拿到顶楼的平台上晒。竹丝编成的晒垫上,金黄色的半成品红薯条,在阳光下散发出诱人的光泽。灿烂的阳光,金黄色的薯条,忙碌中的谢海燕和背后的绿树、蓝天、白云,呈现出了一组山村动人的美妙图景。
谢海燕说,今年她是从个把星期之前开始制作销售红薯条的,村里别人家都还没开始制作,虽然还不是旺季但每天也能够销售掉50斤以上,还有300多斤已经被预定。像这样天气晴朗的日子,不是很忙的时候,她就把一部分薯条像以前一样放到阳光下晒。在笔者采访时,几个从县城来的顾客一下子就买走了30斤红薯条。

谢海燕介绍,武义宣平柳城畲族镇、坦洪乡一带村民自古就有把红薯做成薯条的传统。每年春夏之交种下红薯秧,秋冬季节收获。把红薯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搁置个把月,让水分慢慢蒸发,留下更多的糖分,把“糖化”后的红薯制作成红薯条,口味甜而香,是人人钟爱的传统零食。
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谢海燕可以说从小吃着红薯条的零食长大,上学时经常带着红薯条给同学吃,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后来她到服装厂去做工,红薯条也是同事们的最爱。从小谢海燕就跟着父母学会了红薯条制作的传统手艺,也看着父母一次次地把红薯条拿到武义县城卖,卖不完又运回家里,费时、费力,既麻烦又辛苦。

当2017年,谢海燕在家制作红薯条出售时,父母都反对。父母觉得做这个行当没出息,赚不了钱。何况在村里制作红薯条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像她这个年纪在家做这个有点丟面子。为此,谢海燕还流过泪,但她一直都坚持了下来。后来父母不仅没继续反对还经常来帮忙。
谢海燕说,想要做好吃的番薯条也有小窍门。首先要选红心番薯,用它做出来的番薯干才会软糯香甜。削皮的时候,要慢慢刮掉,直到露出脆嫩的红色果肉。而削去外皮的红薯,搁置一夜后,会长出新皮,有些未削干净的地方会发黑,因此第二天还要再削一次。再把削过两次皮的红薯,切成手指粗的长条,用开水煮一遍后,放到太阳底下晾至七八成干,再放到大饭甄里蒸熟,焖上一整夜,然后再利用太阳自然晾晒,晒四五天,晒到八九成干,才是甜蜜而不腻口、软糯中带劲道的红薯条。较小的红薯则去皮后,整个蒸熟、晾晒,加工成“红薯仔”,呈金黄色,也是香甜而诱人。

谢海燕说,在没有使用烘干机之前,村民们都要靠阳光来晾晒红薯干。碰到阴雨天气时,半成品的红薯干就容易长毛变质,因此,全靠天“吃红薯条”。并且晾晒的话,往往要晒两个日头,效率低、质量难保证。近几年,用上了烘干机则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过这也还是个慢工细活,仍然要费不少工夫。第一次烘干需要6个小时。烘好后还要继续蒸,这还没完,蒸好后得第二次烘干,看番薯成色,需烘3—4个小时不等的时间,才能完成,任何环节都不容疏忽。经过清洗、削皮、蒸熟、烘干等多道工序,带走了水分的番薯,慢慢地从橘黄色变成棕红色,这一套工序完成才是可以出售的红薯条。一煮一烘一蒸再烘,是为了红薯干能够更好地保留糖分,让红薯条变得又甜又糯。
正是靠着谢海燕细致的手工活,成就了番薯干的品质,卖出好价钱。辛劳了一天,谢海燕一家基本每天能做八九十斤番薯条,通过微信朋友圈和淘宝店铺售卖,深受吃货们青睐。根据品种不同,每斤售价15—25元,每每番薯干出炉,一发朋友圈,微信对话框便滴滴声不断,供不应求,回头客颇多。从去年开始,她又通过抖音自己做主播,销量大幅度上升。一位四川的顾客从抖音里看到后,还联系她,要求做代理。今年,谢海燕又用上了既美观又带着“土气”的礼品盒,贴上印有自己图像、二维码、联系方式,顾客都纷纷点赞。

谢海燕家做的红薯干不仅在武义本地出售,还售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旺季的时候,往往要每天都四五点钟起床,晚上要加工到11点,甚至到早上,一天至少要制作销售100多斤,忙、累,但又快乐。”谢海燕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几年,谢海燕在自家50亩油茶园里套种都套种了近30亩的番薯,收获颇丰,产量都能达到两万多斤。但每年都不够,要到附近村民手里又收购约2万斤的红薯加工成红薯条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村里也对谢海燕的“甜蜜”事业很是支持,今年还特地送她到省农科学院学习机械化做红薯条的知识,使谢海燕进一步把这项事业做大的信心。她希望自己能带动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随着这种绿色健康零食越来越受到城里人的喜爱,近年来,制作销售红薯条也渐渐地成了一种行业。武义南部山区环境良好,近年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逐渐兴起,许多山村都像水背下自然村一样,搭上了旅游这趟“快车”,红薯条越来越走俏。谢海燕的父母说,没想到,普普通通的红薯条现在也能成为香饽饽,一年能赚个几万块钱。还不用辛辛苦苦拿到县城卖,在家里就能轻轻松松卖掉,换成以前,这是想也不不敢想的事情。(王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