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镶嵌螺钿漆器作为漆器工艺的一种,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唐代开始兴盛,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清末,此技艺开始衰退,几近失传。
徐德兰是武义县一名大漆髹饰手艺人,她的丈夫钟宏云是民间传统漆器工艺大师,她从19岁开始就跟着丈夫学做漆器,一做就是30多年。镶嵌螺钿是徐德兰的强项,一片片细小如米粒、如芝麻的贝壳、蛋壳经过她的巧手,在漆器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令人惊叹不已。
徐德兰说,她镶嵌螺钿的原材料主要取材于淡水湖中的三角蚌、河蚌等。这些蚌贝年龄越长,其效果越佳。因其具有结构精密、轫性较强、色彩缤纷而且多变的特色,很是吸引眼球。
徐德兰是武义县一名大漆髹饰手艺人,她的丈夫钟宏云是民间传统漆器工艺大师,她从19岁开始就跟着丈夫学做漆器,一做就是30多年。镶嵌螺钿是徐德兰的强项,一片片细小如米粒、如芝麻的贝壳、蛋壳经过她的巧手,在漆器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令人惊叹不已。
徐德兰说,她镶嵌螺钿的原材料主要取材于淡水湖中的三角蚌、河蚌等。这些蚌贝年龄越长,其效果越佳。因其具有结构精密、轫性较强、色彩缤纷而且多变的特色,很是吸引眼球。

采访中,徐德兰介绍了利用贝壳作为漆器镶嵌螺钿的基本过程。先将贝壳高温处理,然后用钢丝锯切割贝壳,取下壳内发亮部分的珠光层,再进行打磨,根据需要切片、切粒、切条等。然后把调和成的漆涂在漆器的表面,用镊子、牙签或手指,将加工后的贝壳巧妙地镶嵌黏牢在漆器上,形成图案或纹饰。创作题材有人物、走兽、山水、花鸟、鱼虫等。约过两周时间,待贝壳粘漆充分干固后,再在贝壳上全面涂上一层黑漆,洒上细炭粉等。黑漆干固后,用细水砂纸打磨平顺,再全面刷涂黑漆或彩色漆(一般情况下,至少要涂5层漆)。待干燥后,埋于漆下的画面经过打磨而显露出精美的各种图案。贝壳与漆,一个闪烁如星,一个漆黑如夜,它们的结合,犹如晴朗夏日星光璀璨的夜空。
后来经过探索,徐德兰还将蛋壳也用于镶嵌螺钿技艺。选用颜色、厚薄大体一致的蛋壳,放入清水盆内浸泡,然后把蛋壳内壁上的薄膜剥除,清洗干净后切粒镶嵌,亦别有情调。而这些蛋壳都来源于徐德兰自己家养的鸡鸭所生的蛋。
业内人士将徐德兰的镶嵌技艺称之于“徐氏漆艺镶嵌技艺”,其独特之处,在于徐德兰经过多年的探索,用贝壳、蛋壳作为一种独特的镶嵌材料,产生的一种瓷片裂纹效果,别具风韵。普普通通的贝壳、蛋壳镶嵌于屏风、壁挂、条屏、盒匣等,为古典漆器绘画,平添了异样风采。
走进位于武义县大田乡宏阁村的“徐德兰工作室”,游客都会被一件件漆器上“画”着的走兽、山水、花鸟、鱼虫等精美图案所吸引。当了解到这些图案不是画上去的,而是用贝壳、蛋壳磨碎镶嵌而成的时候,大家更是赞叹不已,有一种忍不住用手去摸一摸的冲动。
作品《富贵牡丹图》是一块条屏,一只母鸡依偎在一只公鸡上,公鸡回首深情地看着母鸡,四周是大朵大朵白色、红色、绿色等多种色彩的牡丹花,枝繁叶茂,整个画面色彩艳丽,富贵大方。这件作品徐德兰用了一年半时间才完成,也是她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材料除了贝壳、蛋壳镶嵌,还以金银屑粉洒播,起到了璀璨变幻的效果。

徐德兰不仅把中国传统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等镶嵌于各种漆器上,还根据一些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镶嵌成画。如在一个花瓶漆器上,徐德兰镶嵌出了《黄大仙叱石成羊》的故事,有的吃草,有的蹦跳,有斗角的……每头羊栩栩如生,人见人爱。
徐德兰说,每一件作品制作前必须周密、设计好工艺程序,充分估计到工艺效果;制作中,还要把握情况,统一运筹,随机应变。一只小小的素色茶盏从镶嵌到作品完成需3个月时间,而同样的茶盏彩色镶嵌的话则需要8个月的时间。一件作品往往要用几万粒、几万片“碎”贝壳、蛋壳拼镶而成,之间的距离又要均匀密切,很是费精力,一天工作下来,全身酸疼。冬天时,双手冻僵而不知觉,夏天则全身都是汗水,令人难受,钢丝锯切割贝壳时会产生难闻的味道……。但是30多年来,她在钟宏云的鼓励支持下,一直坚守发扬着这一传统的镶嵌螺钿技艺。
徐德兰说,她爱上大漆髹饰完全是一个缘分。1985年,19岁的她在村里看到一个做漆活的小伙子用手指或橡皮沾上漆,随意地在床屏上、衣柜门上点画几下,几只对虾、几张荷叶或是几只可爱的鸟儿、小鸡等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不禁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就经常站在边上看,连父母叫她去干农活也叫不动。徐德兰对这个手艺感到惊奇, 从小喜欢画画的她当场向小伙子表示,要跟着他学做漆活。这个伙子就是现在的丈夫钟宏云又惊又喜,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22岁的钟宏云收下了第一个女徒弟。由漆结缘,由漆生情。次年,师傅娶了徒弟。从此,徐德兰跟着钟宏云走上了“如胶似漆”的生活。
徐德兰说,每一件作品制作前必须周密、设计好工艺程序,充分估计到工艺效果;制作中,还要把握情况,统一运筹,随机应变。一只小小的素色茶盏从镶嵌到作品完成需3个月时间,而同样的茶盏彩色镶嵌的话则需要8个月的时间。一件作品往往要用几万粒、几万片“碎”贝壳、蛋壳拼镶而成,之间的距离又要均匀密切,很是费精力,一天工作下来,全身酸疼。冬天时,双手冻僵而不知觉,夏天则全身都是汗水,令人难受,钢丝锯切割贝壳时会产生难闻的味道……。但是30多年来,她在钟宏云的鼓励支持下,一直坚守发扬着这一传统的镶嵌螺钿技艺。
徐德兰说,她爱上大漆髹饰完全是一个缘分。1985年,19岁的她在村里看到一个做漆活的小伙子用手指或橡皮沾上漆,随意地在床屏上、衣柜门上点画几下,几只对虾、几张荷叶或是几只可爱的鸟儿、小鸡等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不禁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就经常站在边上看,连父母叫她去干农活也叫不动。徐德兰对这个手艺感到惊奇, 从小喜欢画画的她当场向小伙子表示,要跟着他学做漆活。这个伙子就是现在的丈夫钟宏云又惊又喜,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22岁的钟宏云收下了第一个女徒弟。由漆结缘,由漆生情。次年,师傅娶了徒弟。从此,徐德兰跟着钟宏云走上了“如胶似漆”的生活。

近几年,徐德兰创造出了《大漆瓷冒筒》《贝壳镶嵌套箱》《天球瓶》《冬瓜瓶》等漆器镶嵌作品,屡获国家级,省市级金、银奖。先后荣获金华市优秀女匠、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红女巧手”等称号。其镶嵌螺钿漆器的技艺早已超过了钟宏云。(王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