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挡“变身”隔音墙 家门口的工地按下“静音键”

来源:     作者:关欣悦 于天 张健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17    

工地建在居民楼附近,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居民仍然能感受到“窗明几净”,这其中隐藏怎样的环保密码?

近年来,作为南京中心城区和省会功能核心区的双“心”片区,南京市鼓楼区施工作业多,环境易被污染,静音控尘成了“必做功课”。从2019年开始,持续三年试点开展“静音控尘”专项行动,效果怎么样?近日,记者来到了几处施工工地进行实地探访。

围挡“变身”隔音墙,家门口的工地按下“静音键”

高度近两层楼高、厚度足足25厘米……走进南京鼓楼区NO.2019G61地块项目工地,靠近居民区一侧的加高围挡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这个不仅是工地围挡,还是一面隔音墙。”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现场负责人陈长青向记者介绍。

image.png

25厘米厚的隔音墙共有三层,一侧为铁皮,一侧为硅酸钙板,中间加有吸音棉。陈长青说道:“加高加厚的隔音墙,不仅有效阻止了噪声传播,顶部安装的喷淋设施也减少了工地扬尘、光污染等问题对北侧居民区影响。”

除了物理降噪,在施工的时间安排上,工地也做了统筹规划。

“像桩基打桩、土方挖掘等噪音较大的施工作业,我们尽可能安排到白天,通过优化工地施工作业流程,降低工地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为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噪音监测和实时动态管理,该家工地还聘请第三方噪音监测单位,购买5台噪音监测器。

887a8209db3485bfd3842faa11a6105.jpg

“超标必控,噪声监测数据一旦超标,我们会立即进行施工调整,将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最小化。”陈长青说道。

点赞湿法作业,工地也是“控尘细节控”

距离NO.2019G61地块项目不远处,南京地铁9号线管子桥站项目现场正在忙碌着。

大型设备“轰轰”作响,几台挖机不停摆臂,被打碎的路面混凝土块迅速装车运走;工人们也忙碌地安装设备,进行着桩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几台雾炮车和喷淋系统也全方位进行湿法作业,开启新一天的“控尘”工作,不留扬尘死角。

336c0a2ee88feb0638a8e05457c0ea5.jpg

作为“控尘细节控”,工地在每一处细节都做到“极致”。“施工区域全部采用混凝土硬化;每天配备8名专职保洁人员和1辆洒水车,保持每天8次的洒水频率;采用六针及以上的密目网覆盖裸土。”中铁十二局现场经理张元宇说道,就连清洗渣土车的设备上,也采用八轴滚轮式洗车机进行彻底清洗。

“也是因为两家工地距离较近,所以在‘静音控尘’工作上,彼此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鼓楼生态环境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李斌介绍道。

以绿色为底,创新“环境友好型”施工

顺着江东北路一路向北,鼓楼区惠民大道综合改造工程高架桥的拆除现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而在上个月,一场桥梁的拆解工作正在“悄悄地”进行着。

惠民大道高架桥服务南京市民近20年,7月中旬至8月底进行拆除工作。“相比以往采取爆破的方式,本次拆除工程采取‘模块车+静力切割’的施工方式,分段分幅进行施工。”李斌介绍,该拆除工程也是首创“环保”施工方式,大大减少了施工噪声,助力实现“环境友好型”施工。

这几处环境友好工地是鼓楼区开展“静音控尘”专项行动后出现的“优等生”。李斌介绍,为实现“全域美丽”擦亮生态底色,作为南京中心城区和省会功能核心区的双“心”片区,鼓楼区从2019年开始试点开展“静音控尘”专项行动,严格管控施工噪声和扬尘,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截至9月初,草场门国控站点优良天比率和PM2.5浓度均值在全市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三。鼓楼区受理各类环境信访工单同比下降57.2%,其中施工噪音投诉同比2021年同期下降57.4%。

“面对极端高温、降水少等不利因素,今年我们还制定了《鼓楼区2022年扬尘污染防治暨“静音控尘”工作方案》。”李斌说道,鼓楼区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继续以实际成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新期盼、新要求,为打造“南京蓝”日夜兼程。

来源:中国环境APP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