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致青春|苏州王冠楠:​当初的愿望正逐步成为现实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王冠楠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08    

又是一年高考来临,望着赶考的莘莘学子,不禁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笔者2004年参加高考,以668分的成绩考入了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这是我高中以来历次考试中分数最高、发挥最好的一次。选择生物科学专业,是因为我一直对生命的奥秘兴趣盎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丰富多彩的生命体,包括人类自己,都是大自然所孕育出的神奇产物,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究。

说来也巧,我们生命科学学院一共两座楼,分别是南楼和北楼,而南楼和北楼之间夹着一座楼,是环境学院。这样的安排,或许也体现出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大学期间,我也与环境结缘,选修了一门名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课,学到了人类从敬畏自然、利用自然,到破坏自然,再到环境意识觉醒后大力保护自然的历史进程。我们本专业也有《生态学》这门课,使我认识到生命与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008年,我考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攻读生态学硕士学位。我的导师魏辅文先生,从事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读研期间,我更加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比如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有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熊猫数量稀少,说明其难以适应环境,进化走入了“死胡同”,该淘汰就让它自然淘汰吧,何必费工夫去保护呢?实则不然,大熊猫已经生存繁衍了几百万年,目前的种群仍然具备较高的基因多样性,完全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其数量的稀少,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以及捕猎偷猎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保护大熊猫,以及保护大熊猫所在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很有必要的。

由此引申开去,人类也好,大熊猫等动物也好,都是地球母亲所养育的孩子,具有平等的生存权。人类作为万物之灵,不能只顾自己,而是应当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人类自我发展需要,又能保护好各类生物、保护好地球母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毕业以后,我来到了江苏苏州,如愿成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真正投身到了保护自然的事业中。这十几年来,苏州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标志性成果,陆续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称号,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出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城市。

看到当初的愿望逐步成为现实,我从心底感到自己的奋斗是充满意义的,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生态环保事业,是最光荣的、最有成就感的。今后,我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守护绿水青山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