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滩变身湿地,湖南全力守护“一江一湖四水”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黎棠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也重新回到了洞庭湖畔。

非法砂石码头拆除复绿

深冬时节,走进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风吹芦苇,波光粼粼。趁着冬日暖阳,不少市民在此漫步,谁能想到,几年前的这里还是一片废水横流的砂石堆。

保“一湖四水”安澜,护一江碧水东流。长江湖南段163公里岸线是湖南省重要的防洪线、生态线和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出入线。

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湖南以超前的决心和超常规的举措开展了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关闭拆除42个泊位,暂停建设11个在建泊位,退出岸线7302米;提质改造40个生产性泊位,提质岸线5890米,长江湖南段163公里全面建成长江最美岸线。

现在的君山华龙码头成了水草丰茂的湿地,这就是系统治理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变。君山华龙码头始建于2002年,2011年,华龙混凝土公司签署了该码头租赁协议,建设四条1200立方米的生产线,6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400多平方米的作业区。机器轰鸣声中,绿地消失、尘土飞扬,江豚鱼禽四散而逃。

君山华龙码头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必整治非法码头之一。2017年,君山区在15天之内出动执法人员1321人次,对其全面完成了拆除工作。同时,采取回填土方、植播草皮、撒播草籽等方式,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3万平方米。君山区另外9个长江非法砂石码头也一一关停,拆除复绿。长江沿线14.2万平方米的原砂石码头都恢复了绿色生态。

从2018年至今,岳阳着力治污、减排、洁水、护岸、丰草、清湖,停产234家造纸企业,完成35家造纸企业制浆产能退出,关闭淘汰47家苎麻纺织企业,完成岸线绿化1.97万亩,码头岸线复绿率达100%。120多头江豚、200多头麋鹿在洞庭湖区稳定栖息,“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成为岳阳新名片。

洞庭湖水域水生生物增加近30种

家中三代以捕鱼为生的岳阳人周界武,自全面禁渔以来,见证了洞庭湖的变迁。岳阳市6818名渔民上岸,周界武也从“捕鱼人”变身“护鱼人”,协助岳阳县渔政执法部门巡查督导。

渔民交船上岸后,国家补偿款很快就发下来,岳阳县还为退捕渔民开展技能培训与招聘会,为渔民创业提供贴息贷款。周界武用补贴款租地,购买设备和虾苗,县里的技术员手把手教他种稻养虾。“步入新生活,大家都干劲十足。我也期待和‘水清鱼肥’的长江洞庭再相逢。”他满怀期许地说。

近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处获悉,自“十年禁渔”实施以来,洞庭湖(含长江湖南段)水域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其中,鳤鱼再现洞庭湖和湘江,江豚分布区域由东洞庭湖扩展到了南洞庭湖,出现频次明显增加,水生生物资源呈恢复态势。

湖南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对全省45个水生保护区实施禁捕;从2021年1月1日0时起,对“一江一湖四水”(长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资沅澧干流)等重点水域实施全面禁捕。至今,全省建档立卡的20376艘渔船、28588名渔民按期全部退出,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28429人已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做到了“应保尽保”;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19260名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

推进“十年禁渔”,湖南各级各相关部门持续加强禁捕水域执法监管,构建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智慧渔政系统建设,禁捕水域秩序总体良好。目前,全省已建立禁捕水域责任网格9173个,落实网格管理责任人18673人;已有13个市、60余个县市区完成智慧渔政建设。

如今,“一江一湖四水”禁捕水域实现“四清四无”(清江、清湖、清船、清网,无渔船、无渔民、无网具、无生产)常态化,呈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和谐美景。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